首页
健康资讯
医生资讯
健康问答
医院查找
疾病百科
天气
网站导航
四结合治疗皮肤病
更新时间:2012-05-09 16:02:08

中医认为,皮肤病的发生往往是气血阴阳与脏腑功能失调的外向表现。因此常采用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相结合、局部辨证与全身辨证相结合、内治与外治相结合的原则进行治疗,从而使人体达到一种平衡状态。

辨病与辨证相结合

相同的疾病由于患者体质不同和疾病的发展阶段不同,临床的证型也不相同。中医一般是先辨病后辨证。辨病的过程往往与鉴别诊断分不开,通过询问病史、诱发因素、发病特点和临床表现等加以确定。明确诊断后,再根据疾病的不同发展阶段和伴随症状,进行辨证分析,辨证施治。比如湿疹,诊断时要看其发病部位是否对称、皮损特点是否呈多形性和有无渗出倾向,是否伴有瘙痒等。然后根据病程、皮疹特点及伴随症状确定其辨证分型,进而确定治则。

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相结合

中医治病的法则不是着眼于病的异同,而是着眼于病机的区别。同病异治或异病同治,既不决定于病因,也不取决于症状,关键在于辨识不同疾病有无共同的病机。病机相同才可采用相同的治法。比如,银屑病进展期多以血热风燥为病机,治则以凉血祛风、清热解毒为主;静止期或消退期则以或血瘀、或血燥、或风寒湿阻络为病机,可分别采取活血解毒通络、养血祛风润燥和祛风除湿通络为法。

局部辨证与全身辨证相结合

皮肤病的局部辨证一方面要辨皮肤病的常见症状,一方面要辨皮肤病的性质。常见症状包括自觉症状和它觉症状。自觉症状最常见的是瘙痒,其次是疼痛,另外还有灼热、麻木感等。

辨瘙痒:急性皮肤病的瘙痒多与外风有关,常见风寒、风热、风湿热等,致病特点是发病迅速、症状流窜不定,如寒冷性荨麻疹、血管神经水肿、急性湿疹等;慢性皮肤病的瘙痒原因复杂,寒、湿、痰、瘀、虫淫、血虚风燥等因素均可致病。而寒邪除有外邪侵袭外,尚可由脾肾阳虚生内寒而致。

辨疼痛:皮肤病的疼痛一般多由寒邪、热邪或痰凝血瘀,经络受阻所致。寒性疼痛往往遇凉遇寒加重,得温缓解,如寒冷性多型性红斑;热性疼痛局部发红灼热,如带状疱疹急性期;痰凝血瘀性疼痛多为疼痛部位固定,局部可见青紫或瘀斑或痰核结节,如结节性红斑。

辨它觉症状:它觉症状是指皮损表现,也就是病变的形态。不同的皮肤病有不同的皮损特点,而相同的皮损表现也可见于多种皮肤病。原发性皮损主要有斑疹、丘疹、风团、结节、疱疹和脓疱。继发性皮损是由原发性发展而来,包括鳞屑、糜烂、溃疡、痂、抓痕、皲裂、苔藓样变和继发性色素痕。不同的皮损反应不同的病邪性质,如充血性红斑多与血热有关、瘀点瘀斑与血热或血瘀或血虚有关;白色风团与风寒有关,红色风团与风热有关;水疱脓疱多与湿邪毒邪有关。

全身辨证:全身辨证主要是结合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综合判断病邪性质,以及患者气血盛衰、脏腑功能状况。

内治与外治相结合

内治法

祛风法:包括疏风清热法用于风热证(方选银翘散等),祛风散寒用于风寒证(方选麻黄汤等),祛风胜湿法用于风湿证(方用独活寄生汤等),搜风通络法用于顽癣类(方用乌蛇蝉衣汤、全虫方等)。

清热法:清热解毒法用于实热证(方用五味消毒饮、黄连解毒汤等),清热凉血法用于血热证(方用犀角地黄汤等)。

祛湿法:清热利湿法用于湿热证或暑湿证(方用龙胆泻肝汤、茵陈蒿汤、清暑汤等),健脾除湿法用于脾虚湿盛证(方用除湿胃苓汤等),滋阴除湿法用于阴虚湿热证(方用滋阴除湿汤等),温阳除湿法用于阳虚湿盛证(方用升阳除湿防风汤等)。

润燥法:养血润燥法用于血虚风燥证(方用当归饮子等),凉血润燥法用于血热风燥证(方用凉血消风散等)。

活血法:理气活血法用于气滞血瘀证(方用桃红四物汤等),活血化瘀法用于瘀血凝滞证(方用通窍活血汤等),补气活血法用于气虚血瘀证(方用补阳还五汤等)。

  • 中医保健
  • 中医特色
  • 中医药常识
  • 中医诊疗
  • 药膳医疗
  • 中医美容
  • 中医减肥
  • 中医养生
  • 望闻问切
  • 推拿按摩
  • 针灸
  • 拔罐
  • 特色疗法
  • 气功
  • 刮痧
  • 足疗
  • 认识中药
  • 中药煎煮
  • 用药禁忌
  • 中药炮制
  • 中药方剂
  • 中医术语
  • 中医文化
  • 民族医学
  • 中医内科
  • 中医妇科
  • 中医外科
  • 肿瘤科
健康导航
疾病
医生
中医
男性
孕育
资讯
美容
减肥
医院
女性
老人
饮食
症状
检查
问答
体检
急救
护理
健康
温馨提示
进入夏季是中暑、热中风、肩周炎、水中毒、肠炎等疾病的高发季节,同时也是腹泻、消化不良的高发季节,广大网民要高度重视做好这些疾病的预防,网民如出现低血压、休克、心律失常、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发热及全身不适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Copyright © 2000-2017 jiankang4.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电话: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