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健康资讯
医生资讯
健康问答
医院查找
疾病百科
天气
网站导航
体虚疰夏的食疗调护
更新时间:2012-05-28 16:50:26

疰夏是江南地区多发的一种时令病。每年的芒种、夏至前后,江南地区进入多雨闷热的梅雨季节,许多体质欠佳的老人、小孩以及体质较弱的妇女会出现肢体倦怠困重、头晕胸闷乏力、口淡或口中甜腻、胃口不开、喜饮热水、或有低热、汗出不畅、大便不调等等现象;有些人这些证候会持续整个夏季,到秋凉之后才缓解;有些人还会出现营养不良的消瘦情况。患这个病证的人往往炎炎夏日,日长难熬,夜长难眠,过得痛苦,所以疰夏又被称为苦夏。

中医认为,疰夏多为“脾虚湿困”所致。《杂病源流犀烛·暑病源流》中说道:“疰夏,脾胃薄弱病也。然虽由脾胃薄弱,亦必因胃有湿热及留饮所致。昔人谓痿发于夏,即名疰夏”,意思是说发生疰夏的人多半是平时脾胃虚弱,气阴不足之人。这部分人平时就是进食较少、体质瘦薄、容易疲劳、口渴、虚火等表现。每到夏季,天热下迫、地湿上蒸;而脾胃五行属土,与天地之湿气同气相求,容易被暑热湿气困阻,不能有效运转,平时的脾胃虚弱的证候表现为益发明显,就发生苦夏了。现代医学多认为,由于夏天气候炎热潮湿,机体的体温调节和消化功能不能有效适应,出现了上述证候表现。

疰夏的患者往往连年发作,这主要是个体体质问题。对于疰夏,一方面需要改善体质,另一方面需要减缓暑热对人体的克伐。后者我们可以通过避热就荫、饮食清凉清淡来缓解,可以进食西瓜、绿豆、薏苡仁、丝瓜、冬瓜、金银花露等消暑果蔬。而体质的调适也不应当忽视,在疰夏发作之前或发作之时都可以通过服食一些食疗方有效地加以改善。

对于脾胃虚弱的人群,建议平时多服食补中益气之品,比如党参、西洋参、太子参、茯苓、山药、白扁豆、莲子等等。常用的食疗方,如①参苓粥:太子参15克,白茯苓12克,粳米50克。白茯苓研成细末。将太子参先煮30分钟,捞其渣,再将粳米投入,煮沸后,将茯苓粉加入,不时搅拌。再煮数沸。温服。②莲子山药糊:莲子(去皮心)50克,茯苓50克,山药50克,共研粉末,每次30克加水调糊状,文火煮熟,加白糖。温服。每日2次。

对于气阴不足的人群,建议平时要注意补养气阴,不要过劳消耗,保障营养均衡,可以食用诸如童子鸡、鲫鱼汤、黄芪粥、红枣、石斛、虾仁、海产品等等。在食疗方的制作上,可以药食相兼,各取所长。比如,①鲫鱼参椒汤:活鲫鱼1条(去内脏,洗净),党参3克,胡椒5—7克,桔皮6克,生姜10克,塞入鱼腹内,加盐,文火煮汤,服食。用于疰夏脾阳不振、面色少华、气力不足、大便溏薄者。②鹌鹑煲粥:鹌鹑1只(去毛、去内脏,洗净切块),大米适量,煮粥,加盐、调料,服食。用于疰夏大便溏薄、食欲不振、神疲乏力、形体消瘦者。③参地粟米粥:西洋参10克,粟米100克,生地黄30克,冰糖适量。将西洋参及生地黄加水煎汁,去渣留汁,加入粟米文火煮粥,将熟时加入冰糖,略煮,待糖溶化后即可。适合疰夏咽干口渴、倦怠乏力、心烦内热、手足无力者。

总之,疰夏的预防当以清暑健脾,促进消化吸收,增强体质为本。容易发生疰夏的人要注重平时的饮食调护,不可过食生冷油腻或辛辣刺激的东西,会加重脾胃消化的负担。同时夏天要早起,多锻炼身体,适当运动出汗可以增强自身的体温调节能力。

  • 中医保健
  • 中医特色
  • 中医药常识
  • 中医诊疗
  • 药膳医疗
  • 中医美容
  • 中医减肥
  • 中医养生
  • 望闻问切
  • 推拿按摩
  • 针灸
  • 拔罐
  • 特色疗法
  • 气功
  • 刮痧
  • 足疗
  • 认识中药
  • 中药煎煮
  • 用药禁忌
  • 中药炮制
  • 中药方剂
  • 中医术语
  • 中医文化
  • 民族医学
  • 中医内科
  • 中医妇科
  • 中医外科
  • 肿瘤科
健康导航
疾病
医生
中医
男性
孕育
资讯
美容
减肥
医院
女性
老人
饮食
症状
检查
问答
体检
急救
护理
健康
温馨提示
进入夏季是中暑、热中风、肩周炎、水中毒、肠炎等疾病的高发季节,同时也是腹泻、消化不良的高发季节,广大网民要高度重视做好这些疾病的预防,网民如出现低血压、休克、心律失常、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发热及全身不适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Copyright © 2000-2017 jiankang4.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电话: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