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健康资讯
医生资讯
健康问答
医院查找
疾病百科
天气
网站导航
什么叫伪气功
更新时间:2012-05-30 11:14:18

有人曾形象地将科学与伪科学比喻为人体和影子,原因是伴随着科学的发展进步,伪科学不仅没有被消灭或减少,反而更以科学的面目到处出现。这种打着科学招牌兜售伪科学货色的方式,更增加了人们的识别难度。尤其是那些对伪科学所涉及的专业知识不熟悉、头脑中又缺少科学思维方法或唯物主义立场不坚定的人(包括一些高级知识分子,甚至著名科学家,如牛顿、华莱士等)更容易成为离开他们熟悉的专业以外的伪科学的俘虏,甚至自觉不自觉地变成伪科学的吹鼓手。

气功,这颗祖国传统医学宝库中的明珠,在经过数千年民间流传的岁月后,在国务院学科委员会的重视和支持下,于1986年被批准在中国中医研究院建立中医气功学学科,培养气功专业自己的研究生,从而使气功作为一门学科正式登上了科学殿堂。然而,气功学科的发展也同样有伪科学的内容(伪气功)形影不离地伴随着,并且近二十年来,由于种种原因,这些伪气功内容畅行无阻,肆意泛滥,愈演愈烈,不仅严重影响了气功自身的声誉和发展,而且它所形成的不健康的文化氛围从更广泛的领域和更深的层次冲击着每个相信或不相信气功的中国人,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伪气功这个幽灵并不安于在 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经营,它早已跨越国界在世界各地周游,并越来越引起一些了解其本来面目的国外人士的反感,影响了科学气功、中医学、以及中国科学界在国外的声誉。

面对上述情况,任何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气功专业科研工作者和社会各界有识之士,都应该勇敢地站出来大声疾呼,揭露伪气功,洗去沾附在科学气功明珠上的污泥,帮助人们提高识别伪气功的能力,使气功能在科学轨道上健康发展,并且消除因为对伪气功过分宣传形成的毒化人们观念的社会文化氛围。

伪气功的名字是我10年前起的。并且给它下了一个定义。众所周知,下定义是揭示概念内涵的逻辑方法,就是用简短的语句,概括地指明被定义对象的本质特征。那么伪气功的本质特征是什么?为使读者易于理解,请先看一个实例。

我曾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管气功同志的邀请,一起去北京理工大学一实验室参观一个在气功界很有影响的“外气”实验。这个实验由一位很有名气的研究员做的,实验结果被认为是证明“外气”具有物质基础的重要依据。实验检测的内容是练功人双手发出的“外气”成分—— 8毫米微波。我问实验主持人:“ 8毫米微波的能量有多大?”答:“约 10的负15次方瓦。”(即 0.000000000000001瓦)我又问:“外气师发放这样微弱的能量使远距离的患者产生感觉和疗效,这可能吗?”答:“ 8毫米微波的能量是很微弱,但它的频率是每秒7—8赫兹,这个频率与人体大分子的活动频率一致。我们认为 8毫米微波的频率可以引起人体大分子产生共振,从而使人体产生感觉和疗效。”这种毫不费力认为出来的结论,从表面上看很有一番道理,并且使用的又是现代科学词句。这种通俗易懂的解释对于那些不熟悉物理学、生理学和科研方法学,而又极其信仰气功的人来讲,非常容易理解、接受和传播。然而我要说的是:这种解释是不科学的,也是不负责任的,因为实验主持人以及其他人并没有作过 8毫米微波是否能引起人体大分子共振的实验。没有经过实验证明就下判断,并将这种虚幻臆断的内容当做确切的结论在社会上大肆宣传,或为下一步的推导作依据,这和随便编造神话没有实质区别。如果说有一点儿区别的话,就是形式上使用现代科学词句。须知,这种现象在近些年来几乎充斥着整个气功界。由此不难看出,以虚幻臆断的内容作依据是伪气功在理论方面的本质特征之一。

下面让我们继续看8毫米微波测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检测使用的仪器叫8毫米微波辐射仪。仪器一端是一圆盘形天线,可接收周围环境及人体辐射出的8毫米微波,并经仪器处理后转输到记录仪上,通过记录仪的指针描绘出波动曲线,曲线幅度表示微波强度。只见外气师呈前弓步站在仪器前,两手在天线前方一上一下、一前一后地运动着发“外气”。这时可见到记录仪指针不时地上下摆动,并描绘出曲线。

  • 中医保健
  • 中医特色
  • 中医药常识
  • 中医诊疗
  • 药膳医疗
  • 中医美容
  • 中医减肥
  • 中医养生
  • 望闻问切
  • 推拿按摩
  • 针灸
  • 拔罐
  • 特色疗法
  • 气功
  • 刮痧
  • 足疗
  • 认识中药
  • 中药煎煮
  • 用药禁忌
  • 中药炮制
  • 中药方剂
  • 中医术语
  • 中医文化
  • 民族医学
  • 中医内科
  • 中医妇科
  • 中医外科
  • 肿瘤科
健康导航
疾病
医生
中医
男性
孕育
资讯
美容
减肥
医院
女性
老人
饮食
症状
检查
问答
体检
急救
护理
健康
温馨提示
进入夏季是中暑、热中风、肩周炎、水中毒、肠炎等疾病的高发季节,同时也是腹泻、消化不良的高发季节,广大网民要高度重视做好这些疾病的预防,网民如出现低血压、休克、心律失常、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发热及全身不适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Copyright © 2000-2017 jiankang4.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电话: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