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健康资讯
医生资讯
健康问答
医院查找
疾病百科
天气
网站导航
中药切制润法
更新时间:2012-08-20 13:36:54

润法,是中药传统加工炮制方法之一。润法是否得当,直接影响药品质量和医疗效果,只有选择适宜的润法,饮片质量才能保证,才能发挥中药饮片在临床医疗上的应用效能。

由于中药历史悠久,来源广泛,品种繁多,属性复杂,在药用的部位、质地、规格及干湿度等方面亦有差异,加之气候有寒热之分,水温有高低之别。因此,为了保证饮片质量,必须根据中药的品种特性,气候条件等选用不同的润法,达到纯洁药物,润而适中。不宜用水者,尽可采用淋润、洗润、砂润、露润或加热软化等处理,以利达到药效无损而又利于软化切制。传统经验认为:饮片质量的优劣,是以中药饮片的色泽、气味、形态及规格等为标志的。色泽的差异,就意味着饮片的浸润失宜,如白芍伤水,切出的饮片呈凉帽状,表皮不光洁;山药多低温浸泡,温度高会引起生涎,变红;桂枝的药用部位主要是皮,伤水会导致皮脱落,失去药效;栝楼壳本含糖分,质地柔软,伤水黏液易溶,影响出品率。所以只有掌握润药适度,才能切制出符合规格的饮片。在选用润药方法上必须考虑到药材的特性而灵活运用。润的方法多样,常用的有淋洗润(抢水洗)、河砂润、露潮润,蒸或烘烤软化方法等。润药的辅料大多以清水为主,部分药物需利用液体辅料(酒醋、盐水、糖水、姜汁、米泔水、药物汁)等,辅料用来配合临床扩大用药品种、产生新作用、发挥更好药效。某些辅料(姜汁、明矾水、石灰等)是用来抑制药物的毒性和副作用,使其安全用于临床。

淋洗润

淋与洗只是遇水程度上的差异,淋是浇淋(1月2~3次),洗是快速洗涤取出,将药物放入宽水中以较短的时间快速洗去药材表面附着的泥土,灰砂的方法,如防风、五加皮、陈皮等。防风伤水会脱皮发霉,陈皮伤水不易切成丝条,五加皮会引起药效流失。

浸泡润

浸与泡是药材在水中时间长短不同,对某些用淋洗不能达到软化时的药物,故采用浸与泡后再润。一般体粗大,质坚实则泡的时间稍长。如三棱,文术等;体细长,质较轻宜浸,时间应短些。如赤芍、牛膝、丹参等,这类质硬的药物浸泡至水分渗透一半时,必须捞起晾干水分,入容器(缸、筐)中反复闷润,如表面过干,内心仍硬,可适当反复喷淋以物遮盖,再堆积闷润,需随时观察润的程度。某些药材含有水溶性有效成分经浸泡后易流失药效。如槟榔水泡或炒后,其槟榔碱损失很大,经水泡或沙后槟榔碱含量为0.23%-0.36%,不经水泡或不炒时槟榔碱含量为0.4%~0.52%,甘草的有效成分为甘草酸,其含量损耗率使用浸泡沫为10%,若使用温润法则可降低到4%;大黄浸泡切制时,片心为褐黄,边呈棕褐色。如采用润法,片色为黄色粉红心。因此,故有“三分浸泡,七分润闷”,“切药三分巧、润药七分工”经验之谈。

河砂润

河砂润是利用河砂做中间体,将质坚块大、表面较光滑药材投入漏水的池内(陶器缸内),药物与河破交错存放,河砂高于药15cm左右。使药材与河砂全部浸润,水以底孔流出,上盖麻袋或草垫,保持润湿,根据质地软硬程度,每日浇水1~2次,隔日检查,传部分稍有柔软感,停止淋水,待其软化,药材润好之后捞出急速洗净河砂及杂质,晾干水分即可切片,如槟榔、首乌、防已等,主要是砂的温度使药材徐徐吸收,起到了“软化适中”的作用。

露潮润

露潮润是利用室内室外的露潮之气使药物达到软化。对有部分含黏液质,油性糖质及部分挥发油性药材如玉竹、生地、黄精及根皮类药材为宜。亦用于根茎细长的药材如防风、知母肉、沙参、茅根等,其方法是选择潮湿的地面,或放过水的池子,地面若干燥可以先洒均匀的水,铺上一层席布,将药材直接摊放在地面寸许,必要时中途翻动一次,俟其软化即可,此法在避风处进行。某些草叶类质地轻松的药材可置簸席上放置露天,充分利用室外的空气潮软,如伸筋草、薄荷、楷杷叶、蒲公英等。

蒸润

蒸润是利用热蒸至软的方法,将药材置容器内加热,使蒸汽渗透药材组织内部,加速软化,这部分药材质体坚硬,水分不易渗入,但水处理会造成有效成分流失,经水洗净置蒸笼屉内蒸至稍软即切,如云木香、白术、川芎蒸后切片面平整,油润显光泽。价额高昂的红枣,天麻切片显得色泽美观,无翘片,碎片,损耗量小,既能达到润软的目的,又保存了药效。

烘烤软法

烘烤软法是直接用炭火或电热干燥箱进行加温至软,便于切片。如阿胶、鹿胶、龟胶经加热至软,切成颗粒供调配,可避免敲打四处纷飞,损耗大,称量难以准确的弊病。鹿茸、象皮等经烘烤切片,能确保原药含量与剂量不受损失。此外,某些药材如黄连、大黄等采用定量的液体辅料,如白酒浸渍,入容器封闭而软化,以免影响原药色泽,又不致霉变,有利于饮片贮存。

  • 中医保健
  • 中医特色
  • 中医药常识
  • 中医诊疗
  • 药膳医疗
  • 中医美容
  • 中医减肥
  • 中医养生
  • 望闻问切
  • 推拿按摩
  • 针灸
  • 拔罐
  • 特色疗法
  • 气功
  • 刮痧
  • 足疗
  • 认识中药
  • 中药煎煮
  • 用药禁忌
  • 中药炮制
  • 中药方剂
  • 中医术语
  • 中医文化
  • 民族医学
  • 中医内科
  • 中医妇科
  • 中医外科
  • 肿瘤科
健康导航
疾病
医生
中医
男性
孕育
资讯
美容
减肥
医院
女性
老人
饮食
症状
检查
问答
体检
急救
护理
健康
温馨提示
进入夏季是中暑、热中风、肩周炎、水中毒、肠炎等疾病的高发季节,同时也是腹泻、消化不良的高发季节,广大网民要高度重视做好这些疾病的预防,网民如出现低血压、休克、心律失常、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发热及全身不适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Copyright © 2000-2017 jiankang4.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电话: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