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健康资讯
医生资讯
健康问答
医院查找
疾病百科
天气
网站导航
中医治疗强直性脊柱炎
更新时间:2012-10-31 09:34:27

强直性脊柱炎是以骶髂关节和脊柱慢性炎症为主的周身性疾病,目前病因尚不清楚,一般认为与遗传因素和环境有关。该病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与人类红细胞抗原HLA-B27密切相关,HLA-B27阳性者患病率明显高于HLA-B27阴性者。该病的基本病程变化是肌腱、韧带的骨附着点炎症,滑膜炎亦不少见。强直性脊柱炎好发于15~30岁之间,临床上男性发病明显多于女性,有人认为男女发病率相近,只不过女性病情较轻,往往不被诊断。强直性脊柱炎在我国患病率约为0.3%~0.4%。

由于部分患者晚期可引起脊柱强直,累及髋关节而致残,因此早期诊断和积极、正规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是非常必要的。强直性脊柱炎典型的临床表现是腰骶疼痛,晨僵,腰椎各方向活动受限等。腰骶疼痛的特点是活动后改善,休息后不能缓解,患者常表现夜间睡眠时疼痛,甚至痛醒,影响睡眠。晨僵为早晨起床后腰背的僵硬感,活动后缓解。病变一般由骶髂关节向上发展,部分患者可累及包括颈椎在内的整个脊柱。强直性脊柱炎还常伴有足跟、髂嵴、肋胸关节等附着点的疼痛,部分患者可出现髋、膝、踝等下肢关节肿痛,偶有肩、腕等关节的炎症。少数患者可出现眼炎如虹膜睫状体炎,心脏瓣膜病变如主动脉瓣关闭不全,肺上叶纤维化改变等。强直性脊柱炎活动期实验检查血沉可增快,C反应蛋白增高,免疫球蛋白增高等。该病类风湿因子呈阴性。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依据临床表现及骶髂关节X线片的改变,一般不困难。必要时可做骶髂关节CT检查以帮助诊断。

依据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表现,应属中医学中“腰痛”,“痹症”,“脊强”等病的范畴。在古代文献中有许多与该病相似的记载。如《素问·生气通天论》中说:“开合不得,寒气从之,乃生大偻。”偻是指脊背弯曲的意思。脊柱为督脉循行之处,故也有人认为该病属督脉之病。如《灵枢·经脉篇》说:“督脉之别……实则脊强。”

中医认为强直性脊柱炎的病因与先天禀赋不足,肾气亏虚,外感风寒湿热邪气,饮食不节等诸多因素有关。当病程日久,邪气闭阻,血行不畅,多出现血瘀之症状。临床常见寒湿痹阻,湿热痹阻,肾气亏虚,瘀血阻络证候。

寒湿痹阻证以腰骶冷痛,沉重,恶风寒,舌淡苔白,脉弦紧为主证,治宜散寒除湿,通络止痛,方用乌头汤合肾着汤加减,常用药有制川乌,桂枝,黄芪,茯苓,白术,干姜等。

湿热痹阻证以腰骶疼痛,伴发热,膝,踝等外周关节肿痛,或见目赤肿痛,口渴,舌红苔黄厚或腻,脉滑数为主证,治宜清热利湿,通络止痛,方用四妙丸加减,常用药有苍术,薏苡仁,黄柏,牛膝,金银花,土茯苓等。

肾气亏虚证以腰部酸痛,足跟痛为主证,偏阴虚者多伴口干,五心烦热,舌红苔少,脉沉细;偏阳虚者伴精神疲惫,肢冷畏寒,舌淡苔白,脉沉无力。治宜补肾为主,方用青娥丸加减,偏阳虚者可与右归丸合用,偏阴虚者可与左归饮合用。常用药有怀牛膝,杜仲,川断,补骨脂,枸杞子,山萸肉,女贞子,狗脊等。

瘀血阻络证以腰骶疼痛,疼痛夜甚,局部刺痛,舌暗,脉沉弦细为主证,治宜活血祛瘀,通络止痛,方用身痛逐瘀汤加减,常用药有桃仁,红花,地龙,赤芍,川芎,乳香,没药等。

以上诸证候临床常兼夹出现,治疗时应辨明标本缓急,分别采用治标、治本或标本兼治的方法。

强直性脊柱炎的治疗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慢性疾病,有反复加重的特点,病程有个体的差异,因此治疗一般时间较长,需1~2年,或更长的时间,直至病情缓解。

2.由于强直性脊柱炎多发生于有生育要求的青壮年,因此对有明显抑制生殖系统功能的药物如雷公藤、昆明山海棠等类药物需慎用。

3.肾上腺皮质激素虽有很强的抗炎作用,但不能阻止强直性脊柱炎的病程,其副作用是众所周知的,因此一般不使用,必要时可在有经验的医生指导下使用。

4.强直性脊柱炎急性活动期应注意休息,保持心情愉快,病情稳定后可在医生指导下适当锻炼。热水浴、中药外敷、中药离子导入以及其他热疗对改善症状有一定的帮助。

  • 中医保健
  • 中医特色
  • 中医药常识
  • 中医诊疗
  • 药膳医疗
  • 中医美容
  • 中医减肥
  • 中医养生
  • 望闻问切
  • 推拿按摩
  • 针灸
  • 拔罐
  • 特色疗法
  • 气功
  • 刮痧
  • 足疗
  • 认识中药
  • 中药煎煮
  • 用药禁忌
  • 中药炮制
  • 中药方剂
  • 中医术语
  • 中医文化
  • 民族医学
  • 中医内科
  • 中医妇科
  • 中医外科
  • 肿瘤科
健康导航
疾病
医生
中医
男性
孕育
资讯
美容
减肥
医院
女性
老人
饮食
症状
检查
问答
体检
急救
护理
健康
温馨提示
进入夏季是中暑、热中风、肩周炎、水中毒、肠炎等疾病的高发季节,同时也是腹泻、消化不良的高发季节,广大网民要高度重视做好这些疾病的预防,网民如出现低血压、休克、心律失常、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发热及全身不适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Copyright © 2000-2017 jiankang4.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电话: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