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健康资讯
医生资讯
健康问答
医院查找
疾病百科
天气
网站导航
长寿的因素
更新时间:2013-06-03 16:26:38

运动与长寿

生命在于运动。运动与五脏、气血、形体、精神等方面都有密切关系。“运动养形”,是我国劳动人民长期与疾病斗争总结的摄生保健经验。《吕氏春秋・尽数篇》日:“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形气亦然,行不动则精不流,精不流则气郁”。“养生莫善于习动”说明了运动是养生防衰的重要方法。

三国时期,名医华佗创编了“五禽戏”,模仿虎、鹿、猿、熊、鸟五种动物的动作做体操,能治疗疾病,延长寿命。

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在《保生铭》中提出“人若劳于形,百病不能生”。又日“四时气候和畅之日,量其时节寒温,出门行三里二里,及三百二百步为佳”。《千金翼方・养性》指出动静相结合的方法,二者不能孤立进行。

人到中老年,身体的功能不可避免地日趋衰退,其生理特点可概括为一个“虚”字,脏腑衰退、精力虚衰、真元不足、运动迟缓、多瘀多滞、不耐寒热、易染疾病、适应能力和抗病能力低下。

缺乏运动的舒适生活是一个致命的因素。因长期运动不足,影响血液循环,使血液速度变慢,血流量减少,肌肉储氧量降低,血管长期缺氧导致血管壁上的粘多糖代谢紊乱而致动脉血管之硬化,导致许多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而积极参加锻炼可以增强脾胃功能,气血运行通利,从而气血化源充足,精、气、神旺盛,脏腑功能不衰,并能调节情志,使身心健康,从而提高抗病能力,有效地防治疾病,延缓衰老过程。

现代医学认为,适当的运动能改善血液循环,增强脾胃和呼吸系统的功能,尤其能改善老年性肺气肿所致的肺活量降低。肺活量的改善,可使血液的含氧量增加,从而促进新陈代谢,有助于预防呼吸道疾病,并使人的精神饱满,记忆力增强,工作效率提高。

经常锻炼可以促进体内许多激素活力的提高,从而使人体的生命力更加旺盛。

运动对消化系统也有好处。能使胃肠道分泌和蠕动增强,从而促进食欲,改善消化和吸收的过程,并能防止老年人胃肠功能紊乱,保持大便畅通。

中老年人锻炼时,要遵守因人制宜、循序渐进、适时适量、持之以恒的原则,切忌急于求成,盲目乱练。孙思邈说的“体欲小劳,但莫大疲”就是指运动不要过度。中老年人运动,不管有无疾病,都应注意不要过猛过量。否则,会产生疲劳感、食欲减退,睡眠不佳,头晕、恶心、面色苍白等症状,甚至诱发其他疾病。

饮食起居与长寿

饮食,是保持人体健康的一大要素。“医食同源”,甘厚味、辛辣燥烈、烟酒无度等,皆可致病。孙思邈说:“四时昏食不易太饱,皆生病而。从夏至秋分,忌食肥浓,然热月人自好冷食,更与肥浓兼食果菜无节,逐冷眠外,冷水洗浴,五味更相克,虽欲无病不可得也。”清代养生家石天基在《长生秘诀》中提出并论证了饮食六宜:食宜早些,食宜缓些,食宜少些,食宜淡些,食宜暖些,食宜软些。这些都是很切合生活实际的。《养生避忌》日:“善养生者先饥而食,食勿令饱;先渴而饮,饮勿令过。”苏东坡在《养生颂》中也指出:“已饥方食,未饱先止。”古人养生的宝贵经验,可供借鉴。饮食营养,不仅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的基本物质,也是提高机体抗病能力、促进长寿的重要物质基础。老年人脾胃功能薄弱,消化和吸收功能下降,体内代谢又以分解代谢为主,饮食营养更为重要。其原因在于“衰老人肠胃虚薄,不能消纳”。要保持机体的健康,必须做到“饮食有节”。《内经》云:“饮食有节,起居有常,……度百岁乃去。”而“饮食自倍,肠胃乃伤”。过饥过饱,姿意口服,过冷过热或食物不洁,或饮食偏嗜,贪食肥,都不利于健康长寿。合理的饮食是保持健康和延长寿命的必要条件。

人的寿命与起居的合理安排有着密切的关系。起居有常,建立和保持良好的日常生活习惯,对中老年人可起到延年益寿的作用。早在两千多年以前,我国已经把“起居有常”作为保健益寿的重要内容,清代医家张隐庵说的“起居有常,养其神也;不妄劳作,养其精也;无神气去,形独居,人得死。能调养神气,故能与形俱存,而尽终其天年也”,就说明了起居有常对于强身延年是非常重要的。对于中老年人来说,由于精力渐耗,体力渐衰,适应环境和气候的能力减退,更应注意起居有常。如生活规律受到破坏,起居失调,便可产生各种疾病。这就要求中老年人建立合理的生活制度,创造适宜的生活环境,并注意一般的日常生活宜忌等。

睡眠是调整人体精神气血不可缺少的一项生命活动。睡眠能使身心得到充分休息。保持正常的睡眠,也是促进健康、延年益寿的重要内容。中医睡眠学说是以阴阳理论为基础,认为睡眠是阴阳消长平衡的一个过程,阳气人阴则成寐,阳出于阴则为寤。并认为整体上与日月阴阳相应,天人一体。

人类的长寿不但与睡眠的时间有关系,而且与睡眠的方式、环境也有一定的关系。孙思邈认为:“凡人卧,春夏向东,秋冬向西,头勿北及墙北亦勿安床。凡欲眠,勿歌咏,不详起。……冬夜勿覆其头,得长寿。”

可见,人与睡眠是多么重要,与长寿的关系是何等的密切。为了达到长寿的目的,人类必须起居有常,讲究科学的睡眠方法。

环境与长寿

人生活在自然界,其生命活动与自然环境的变化有密切的关系。要想生存和长寿,必须顺应天时地理,《素-四气调时大论》日:“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为了适应四时变化,《内经》提出要“顺四时而适寒暑”。即要掌握自然变化规律,主动适应自然变化。自然界的变化不但影响人的生理功能,而且还会影响病理过程的转归。自然界的四时六气按一定的规律变化方不致害,但当气候反常时,超越了自然规律和人类所能适应的范围,或由于人体因某种原因而抵抗力下降,不能适应外界的变化,都可以致病。古人把超越了人体适应能力的自然界变化和引起人类发病的外因.皆称为“邪”。把人体抗“邪’’能力称为“正”。疾病发生与否,取决于邪正两方斗争的结果。“邪胜则疾生,邪弱正强则克病”。

环境的质量对人的健康具有重要意义。环境又有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之分,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人的生理和心理。人类要想健康长寿,首先要重视自然环境。如气候变化,地理位置等对人类的影响。掌握四时气候变化规律是顺应四时气候保健的前提。注意老年四时身体状况特点是老年顺应自然保健的根本。所谓:“延寿之法,惟自护其身而已。冬温夏凉,即所以自护其身也。”

还有,居息环境对健康长寿也有一定影响。不良的嗜好、饮食不节、作息无度,都会损害人体气血阴阳而发生疾病。如久居潮湿之地,或长期从事水湿作业的人,易患阳虚寒湿之证,这说明了居息环境与人体健康息息相关。

其次,友好和睦的家庭环境,是老年人健康长寿的精神环节。患病的老年人,往往由于疾病而心情不畅,会因一些小事造成家庭成员的关系紧张。家庭关系不良又成为恶性心理刺激,诱发疾病或加重病情,于是形成恶性循环。因此,幸福和睦之家庭,是中老年人养生抗衰不可缺少的生活环境。

七情与长寿

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变化,祖国医学以为它是人体对外界环境的生理反应,一般情况下是不会直接致人于病的。但在突然、强烈或持久的情志刺激下,超过人体能够承受的生理限度,就可使人体气机紊乱,脏腑气血阴阳失调,中医称为“内伤七情”。《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的“喜伤心”、“怒伤肝”、“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都说明了七情过度对人体气血、脏腑都会带来一定损害。人的情绪安定,心情愉快,精神振作,就能防病养生。《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日:“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民间谚语日,“多愁必多病,多病必短寿;若要想长寿,切莫多忧愁”,“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这都充分说明祖国医学非常重视心理调摄,在防病治病、养生防衰中的作用。

心理调摄,是防病健身、健康长寿的一项重要保健措施,有专家研究表明,积极的情绪可增强机体免疫能力,激活中枢神经系统,促进新陈代谢,使人容光焕发。精力充沛,不易生病;相反,消极情绪对健康有严重的威胁,当七情超越人的承受能力,就能带来不良后果,如《儒林外史》中的“范进中举”故事,讲范进数十年寒窗不得志,一旦中举,高兴得举止发疯,疯癫而目不识人;《三国演义》中的周瑜因嫉妒诸葛亮的才华三气而死;《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因过于悲伤而气绝身亡等就是很好的例子。总之,“养生贵在养心”,不良的情志不仅催人衰老,甚至促人短命夭亡。“养生:不如养性”,它是防病健身、延年益寿的首要条件,是养生抗衰老的重要的内容。

本文章来自老中医养生网专家团 转载请注明出处:老中医养生网养生频道

  • 中医保健
  • 中医特色
  • 中医药常识
  • 中医诊疗
  • 药膳医疗
  • 中医美容
  • 中医减肥
  • 中医养生
  • 望闻问切
  • 推拿按摩
  • 针灸
  • 拔罐
  • 特色疗法
  • 气功
  • 刮痧
  • 足疗
  • 认识中药
  • 中药煎煮
  • 用药禁忌
  • 中药炮制
  • 中药方剂
  • 中医术语
  • 中医文化
  • 民族医学
  • 中医内科
  • 中医妇科
  • 中医外科
  • 肿瘤科
健康导航
疾病
医生
中医
男性
孕育
资讯
美容
减肥
医院
女性
老人
饮食
症状
检查
问答
体检
急救
护理
健康
温馨提示
进入夏季是中暑、热中风、肩周炎、水中毒、肠炎等疾病的高发季节,同时也是腹泻、消化不良的高发季节,广大网民要高度重视做好这些疾病的预防,网民如出现低血压、休克、心律失常、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发热及全身不适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Copyright © 2000-2017 jiankang4.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电话: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