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健康资讯
医生资讯
健康问答
医院查找
疾病百科
天气
网站导航
中医治疗肺结核的大好方法
更新时间:2013-06-07 16:13:53

肺结核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在中医被称为“肺痨”。 中医认为肺痨的外因为感染痨虫,内因为正气虚弱,气血不足,阴精耗损所致。

1、感染痨虫;2、正气虚弱:由于先天素质不强,酒色过度,重伤脾肾,耗损精血,大病久病后失于调治或生活贫困,营养不充均能导致气血不足,正气虚弱成为痨虫入侵和发病的条件。上述两种病因可以互为因果。痨虫是发病的因素,正虚是发病的基础,体虚感染痨虫是形成本病的关键。

辨证分型治疗:

(1)肺阴亏损:

治法:滋阴润肺。抗痨杀虫。

方药:月华丸加减。方中北沙参、天冬、麦冬养肺阴;阿胶、生地、熟地滋肾阴;三七化瘀止血;贝母化痰止咳;服苓、山药补脾助肺;百部獭肝抗痨杀虫。阴虚较甚者加百合,玉竹、羊奶。咳嗽痰少而粘加甜杏仁。痰中带血加白芨、仙鹤草、藕节收敛止血、加白茅根,丹皮凉血止血,加蛤粉,炒阿胶滋阴止血。低热加柴胡、地骨皮、功劳叶、青蒿。乏力纳谷不香加太子参、服苓、白术、鸡内金、生谷芽以益气健脾。

(2)阴虚火旺

治法:滋阴降火。

方药:百合固金汤和秦艽鳖甲散加减。前方滋养肺肾,用于阴伤阳浮,水亏肺燥,咳嗽痰中带血,烦热咽干等症。生地、熟地、元参滋肾水、百合、麦冬养肺阴,芍药、当归平肝养血,贝母、桔梗、甘草清金化痰。秦艽鳖甲散功能滋阴清热,主治肺痨阴虚骨蒸潮热盗汗等。方中鳖甲、知母滋阴清热,秦艽柴胡解肌退热,地骨皮,青蒿清热除蒸。乌梅敛阴止汗。肺肾阴虚甚加天冬、玉竹、龟板、阿胶、冬虫夏草以保肺滋肾。火旺较着者加胡黄连,黄芩、黄柏、苦寒泻火坚阴;痰热蕴肺,咳痰黄稠酌加桑白皮,知母、海蛤粉、鱼腥草清热化痰。咳血配丹皮、栀子、紫珠草、醋大黄、凉血止血;血色紫暗成块伴胸胁掣痛配三七、血余炭、花蕊石、广郁金等化瘀和络止血;盗汗配乌梅、瘪桃干、龙骨、牡蛎、麻黄根、浮小麦敛阴止汗;失音,声音嘶哑配诃子、凤凰衣、胡桃肉、白蜜润肺肾、通声音。

(3)气阴耗伤

治法:益气养阴。

方药:保真汤与参苓白术散加减。保真汤主治三阴交亏,气阴两伤,形瘦体倦,咳而短气,劳热骨蒸等。方中人参,服苓、白术、甘草。黄芪补益肺脾之气,培土生金;当归、芍药、熟地滋阴养血;天冬、麦冬养阴退热;柴胡,地骨皮、知母、黄柏清热除蒸;五味子敛肺滋肾;莲心清心除火;陈皮理气化痰;生姜、大枣和营卫、参苓白术散功为健脾益气,培土生金。主治食少、腹胀、便溏、面浮神倦、咳而短气痰多清稀。人参、服苓、白术、甘草、山药、扁豆、莲肉补脾益气;砂仁和胃理气,苡仁理脾渗湿,桔梗载药上行。肺体损伤加百部,白芨补肺抗痨;咳嗽痰多质稀气怯加紫菀、冬花、苏子温润止咳;挟有痰湿加陈皮,半夏燥湿化痰。咳血加山萸肉、仙鹤草、煅龙牡、三七以摄血。劳则自汗,畏风加桂枝。白芍、 大枣调和营卫配合补气药益气固表。阴伤明显见骨蒸盗汗加鳖甲、牡蛎、乌梅、地骨皮、银柴胡补阴配阳,清热除蒸;食少、便溏腹胀明显加谷芽、鸡内金、桔白甘淡健脾,忌用生地、阿胶、麦冬等滋腻药。

(4)阴阳两虚:

治法:滋阴补阳

方药:补天大造丸加减。本方功能温养精气培补阴阳。用于肺痨久病,五脏俱伤,真元亏损之症。方中人参、黄芪、白术、山药、服苓补肺脾之气;当归、芍药、熟地、枸杞子培补阴精;紫河车、龟板、鹿角阴阳并补,厚味填精;远志、枣仁宁心安神。肾虚气逆喘急加冬虫夏草,诃子,钟乳石摄纳肾气;阴虚偏重加麦冬、五味子滋肺纳肾;心慌加紫石英、丹参镇心宁神;五更泄泻加肉果,补骨脂补火暖土,禁用地黄,阿胶滋腻之品。

偏方治疗:

[方一] :党参、白术、茯苓各9克,甘草8克,沙参9克,陈皮5克,百部、杏仁各9克。水煎服,日1剂,2次服。 本方健脾益肺,适用于肺脾两虚所致的肺结核,常见于肺结核的早期。

[方二] :百合、生地、人参、熟地、麦冬各9克,白芍、贝母各10克,百部9克,橘梗1克。水煎服,日1剂,2次服。 本方滋阴润肺,适用于肺肾阴虚所致的肺结核。

[方三] :秦艽、银柴胡各9克,地骨皮6克,炙鳖甲15克,党参9克,当归、紫菀各6克,百部、阿胶珠各9克,知母、贝母各6克。 水煎服,日1剂,分2次服。 本方滋阴清火,潜阳保肺,适用于阴虚火旺所致的肺结核。

[方四] :鳖甲75克,天冬50克,秦艽、地骨皮、柴胡各35克,生地50克,桑皮、半夏、知母、紫菀、黄芪、赤芍、甘草各30克,党参50克,茯苓、橘梗各20克。共为细末,每服2克,1日2次,温开水送下。 本方为肺痨病,对肺结核的恢复有效。

  • 中医保健
  • 中医特色
  • 中医药常识
  • 中医诊疗
  • 药膳医疗
  • 中医美容
  • 中医减肥
  • 中医养生
  • 望闻问切
  • 推拿按摩
  • 针灸
  • 拔罐
  • 特色疗法
  • 气功
  • 刮痧
  • 足疗
  • 认识中药
  • 中药煎煮
  • 用药禁忌
  • 中药炮制
  • 中药方剂
  • 中医术语
  • 中医文化
  • 民族医学
  • 中医内科
  • 中医妇科
  • 中医外科
  • 肿瘤科
健康导航
疾病
医生
中医
男性
孕育
资讯
美容
减肥
医院
女性
老人
饮食
症状
检查
问答
体检
急救
护理
健康
温馨提示
进入夏季是中暑、热中风、肩周炎、水中毒、肠炎等疾病的高发季节,同时也是腹泻、消化不良的高发季节,广大网民要高度重视做好这些疾病的预防,网民如出现低血压、休克、心律失常、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发热及全身不适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Copyright © 2000-2017 jiankang4.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电话: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