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健康资讯
医生资讯
健康问答
医院查找
疾病百科
天气
网站导航
秋冬季节以酒进补
更新时间:2010-12-24 23:27:20

如今,市场上出现了不少以“保健”、“营养”、“滋补”、“壮阳”、“强身”等功效为卖点的现代保健酒。但许多人对保健酒的概念仍然很模糊,有关专家也指出,滋补酒的饮用要讲求科学,否则弄巧成拙。本期,记者请来相关专家为读者逐一看清滋补酒。

滋补酒分为三大类

中国人注重以食进补,酒也作为补品的一种,从前我们总是把这些具有滋补作用的酒笼统称为“补酒”,但其实内里却有许多不同。

据广东省保健食品协会常务副秘书长孙伟都介绍,我们传统说的“滋补酒”大致可以分为三类“药酒”主要以治疗疾病为主,有特定的医疗作用,必须在商标上取得“国药准字号”的酒才能称之为药酒,在包装、广告上均能宣传其药效。药酒的配方要经过严格的审批,要求有内在的有效成分为指标的质量标准“保健酒”主要以养生健体为主,有保健强身的作用,但在产品上不能明确宣传其药效,保健酒的作用在于调理,而不需要具备药效。必须获得“国食健字”号的滋补酒才是保健酒而最后一类是既非药酒、又非保健酒,但酒里又有中药成分的,只有卫生许可证,没有药字号或者健字号的酒,只能称之为是一种加入中药成分的酒。

特别提醒药酒和保健酒的区别还在于,保健酒对年龄和性别没有特别严格的限制,主要使用对象是健康或亚健康人群药酒有针对性较强的适用人群,使用对象是患者,需要在医生的处方或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服用销售场所不同,保健酒主要在酒店、商场、超市等一般商品销售场所销售药酒主要在药店或医疗场所销售。

药酒虽好谨慎饮用

目前市面上出售的药酒,按其所浸制药物的不同,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治疗为主,其作用是祛风散寒、养血活血和舒筋通络,如追风药酒、跌打损伤酒、风湿骨痛酒等。另一类则是以补虚强壮为主,其作用是滋补气血、温肾壮阳、益肾生津和强心安神,如当归酒、蛤蚧酒、参茸酒、三鞭酒、五味子酒、人参茯苓酒等。

特别提醒选用这些滋补酒,除应该对照各种酒类的功效来选购外,还应根据个人的体质来选择。如一般老年人,多见气血虚弱,宜选择气血双补的滋补酒体态瘦弱者,应饮用滋阴、补血、生津的滋补酒神疲倦怠、心悸失眠者,可选用安神补心的滋补酒。中医专家指出,服用滋补酒,要根据人的耐受力,一般每次可饮用10~30毫升。每日早晚各饮1次,饮用不宜过多,要按要求而定。

保健酒须通过认证

自2005年7月1日起,《保健食品注册管理办法》正式实施,要求保健酒生产企业必须通过GMP认证后才能进行生产和销售。GMP认证成为保健酒企业的生存门槛。据悉,GMP最先实施于美国,适用于药品生产的全过程质量监控。业内人士认为,国家对保健酒生产企业实施强制认证,对良莠不齐的保健酒行业来说,是一次正本清源的机遇。GMP新标准的出台,肃清了一批不符合条件的所谓保健酒。

特别提醒一些小厂没有通过质量体系认证,没有厂房和专业技术,无法保证保健酒质量的两个关键因素――酒和药材的质量,很难对原材料进行良好的控制,他们大多以收购药材或者原酒外包的方式获得原材料,生产出来的劣质产品很难起到保健酒的作用,甚至对身体有害。

经典滋补酒推荐

蛤蚧酒。蛤蚧性甘温,补脾,益肺气,具有补虚扶弱和扶正驱邪之功。既能增强机体活动能力,补充身体的亏损,又能增强人体抗病能力,驱散致病因素。此外,蛤蚧还有补益肺肾、平喘止咳的功效,用以治肾双虚、气喘咳嗽。蛤蚧酒,祛风湿、强筋骨,又有明显的滋补作用。

人参茯苓酒。补气血,益脾胃,宽膈进食,主治气血亏损,脾胃虚弱,形体消瘦,面色萎黄。生地为滋补阴精之品,与人参相合,具有补元气,养精血,益心肾等功能。白茯苓味甘淡性平,功能渗湿利水,健脾益胃,宁心安神,补而不峻,利而不猛,既能扶正,又能祛邪。白术与茯苓配伍同用,能健脾胃,补虚损,久服令人轻捷。

黑蚂蚁酒。黑蚂蚁体内含有苏氨酸、赖氨酸到讷感种氨基酸,其中包括人体必需的8中主要氨基酸、蛋白质、钙,可以治疗各种类风湿、风湿性关节炎、肩周炎、腰腿痛冠心病、心肌梗死、脑血栓后遗症气管炎、哮喘、肺结核以及肾炎等。

鹿茸酒。梅花鹿茸壮元阳,补气血,益精髓,强筋骨,消除疲劳,促进新陈代谢,滋补养颜。鹿茸药酒具有补气安神,滋阴壮阳,健脾补肾,大补虚损,益经血,抗疲劳和增强人体免疫力之功效,是现代中老年人强身固体,延年益寿,养颜明目的极佳饮品。

雪莲酒。雪莲甘、苦、温。入肝、脾、肾三经,祛风胜湿,通经活血,暖宫散瘀,补肾壮阳,对风湿性关节炎,妇女小腹冷痛、月经不调、遗精阳痿、均有特效。雪莲补酒性补益全身五脏之气,扶正固本,增强免疫功能,提高机体抵抗力。

灵芝滋补酒。能治疗神经衰弱,咳嗽气喘等症,还能治疗硬皮症,祛除雀斑,并有治疗胃癌的功效。

  • 中医保健
  • 中医特色
  • 中医药常识
  • 中医诊疗
  • 药膳医疗
  • 中医美容
  • 中医减肥
  • 中医养生
  • 望闻问切
  • 推拿按摩
  • 针灸
  • 拔罐
  • 特色疗法
  • 气功
  • 刮痧
  • 足疗
  • 认识中药
  • 中药煎煮
  • 用药禁忌
  • 中药炮制
  • 中药方剂
  • 中医术语
  • 中医文化
  • 民族医学
  • 中医内科
  • 中医妇科
  • 中医外科
  • 肿瘤科
健康导航
疾病
医生
中医
男性
孕育
资讯
美容
减肥
医院
女性
老人
饮食
症状
检查
问答
体检
急救
护理
健康
温馨提示
进入夏季是中暑、热中风、肩周炎、水中毒、肠炎等疾病的高发季节,同时也是腹泻、消化不良的高发季节,广大网民要高度重视做好这些疾病的预防,网民如出现低血压、休克、心律失常、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发热及全身不适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Copyright © 2000-2017 jiankang4.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电话: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