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健康资讯
医生资讯
健康问答
医院查找
疾病百科
天气
网站导航
腹部手术后肠黏连
更新时间:2011-11-01 17:28:35

【概述】

妇产科手术后出现大便不畅或大便不解,便秘数日,下腹部胀痛拒按,呕吐,发热等症状,腹部听诊肠鸣音消失或高亢J线透视下腹部有液平线,此为手术后肠曲黏连所致。相当于中医的“腹痛”和“便秘”。

【病因病理】

手术所伤导致肠管气机阻滞,发生黏连j或因手术后饮食不节,寒温不适,劳累过度导致肠黏连或梗阻。肠管黏连之后,胃腑、肠道升降失司,而产生诸症。

【诊断要点】

1.病史 近期或远期内有下腹部手术史。

2.症状 经常下腹部胀痛,有时阵发性绞痛,大便排出后腹痛减轻。如出现便秘、腹胀、呕吐,下腹部胀痛拒按,甚至可见肠型。腹部听诊肠鸣音消失或高亢。

3.妇科检查 妇科检查时盆腔内无明显肿瘤。

4.物理和实验室检查B超或X线摄片可提示为是肠黏连或肠梗阻,病程较长者应作血常规和电解质检查。

5.与肠穿孔、急性阑尾炎、卵巢肿瘤扭转、黄体破裂等鉴别。

【辩证分型】

1.气滞 妇科腹部手术后下腹部胀痛,食后腹部胀痛痞满尤甚,肠呜便秘,忧郁寡欢,胸胁作痛。苔薄腻,舌淡红,脉弦。

2.血瘀 妇科腹部手术后下腹部胀痛,痛甚于胀,痛有定处,大便秘结。苔薄腻,舌质黯,脉涩或弦。

3.热结 妇科腹部手术后下腹胀痛,大便燥结,口干溲赤,心烦不宁,甚至呕吐胆汁。苔黄干,舌稍红,脉弦滑数。

4.寒凝 妇科腹部手术后下腹部冷痛且胀,得热稍舒,大便难,脘痞胀,呕痰涎。苔白腻,舌质淡,脉弦紧。

【分型治疗】

1.气滞治法:理气导滞通腑。

方药:枳实导滞丸加减。

生大黄9克(后下)枳实10克 六神曲9克茯苓9克 芒硝6克(冲)木香9克 小茴香6克 青皮9克 泽泻10克加减:腹胀甚而拒按,叩诊呈鼓音者,加槟榔12克、大腹皮12克;呕吐者,加生姜5片、苏梗12克;

便秘不解者,加炒莱菔子15克、桃仁9克;发热者,加金银花9克、麦冬15克、沙参15克、川朴12克。

2. 血瘀治法 活血化瘀通腑。

方药 桃红承气汤(验方)。

桃仁9克 红花9克 生大黄9克(后下)枳实12克 厚朴9克 麦冬12克 芒硝6克(冲)败酱草15克加减:腹胀,叩诊呈鼓音者,加木香9克、槟榔12克、乌药10克、路路通12克;恶心呕吐者,加苏梗12克、姜半夏10克、鲜姜汁20滴(冲)、淡吴萸5克。

3.热结治法:清热导滞通腑。

方药:凉膈散加减。

薄荷3克(后下)连翘9克 栀子10克 竹叶9克 黄芩9克 生大黄9克(后下)芒硝6克(冲)路路通12克 木香10克 石斛15克 败酱草12克加减:发热便秘者,加金银花9克、丹皮12克,去败酱草;呕吐黄水者,加左金丸 9克(包煎)或川连3克、吴萸5克。

4.寒凝治法:温中降浊通腑。

方药:吴萸承气汤(验方)。

吴茱萸9克 姜半夏10克 陈皮6克 沉香末3克(冲)生大黄9克(后下)枳实12克 芒硝6克(冲)小茴香6克加减:寒盛者,加附子9克(先煎)、厚朴12克、郁金10克;神疲倦怠,精神萎靡者,加党参15克、苍术 12克。

【中成药】

1.番泻叶 每次3~5克,泡茶频饮。有通便泻下功能。

2.更衣丸3~6粒,顿服。用于热积便秘。

3.枳实导滞丸 每日3次,每次3克,吞服。用于肠黏连者。

4.木香槟榔丸 每日2次,每次6克,吞服,或水煎服。用于气滞者。

【简便方】

1.青木香3~6克,泡茶,治肠黏连。或用新鲜柑橘皮10~20克,泡茶,术后常眼,可预防肠黏连。

2.木香12克、枳壳12克、路路通15克,水煎服。用于术后大便不畅,下腹胀气或胀痛者。

3.生大黄9克(后下)、芒硝9克(冲)、木香10克、枳壳12克,水煎,浓缩至100毫升,保留灌肠。灌肠时动作宜轻,不可粗暴。也可将上药肛门缓慢滴入,以疏通肠管,解除黏连或

【其它疗法】

1.电针 取穴:足三里、天枢。针刺得气后接G一6805型电脉冲治疗仪,使用连续波,频率为150~180赫,电流强度由小到大,以病人能接受为宜,每次持续治疗30分针,每日2~3次,以病人排气为止。

2.耳针 取穴:大肠、胃、交感、神门、三焦、腹、肝。每次在上穴中选择3~5穴,常规消毒后,用毫外直刺,行强刺激,留针30~50分钟。

【注意事项】

1.为了防止腹部手术后肠黏连和肠梗阻的发生,在术后3~4天内必须促使病人排气,术后12~24小时即服术后排气汤:生大黄9克(后下)、芒硝6克(冲)、枳壳15克、败酱草30克、延胡索15克、炙甘草3克,煎100毫升,少量频服。有排气止痛、预防感染的作用。

2.手术时尽量保护肠曲,减少对肠曲的刺激,手术中各残端组织尽量包埋,避免毛糙。

3.术后早翻身,尽早起床活动,促进肠蠕动恢复。

4.如出现梗阻不能缓解,应采取中西医综合治疗,必要时手术治疗。

  • 中医保健
  • 中医特色
  • 中医药常识
  • 中医诊疗
  • 药膳医疗
  • 中医美容
  • 中医减肥
  • 中医养生
  • 望闻问切
  • 推拿按摩
  • 针灸
  • 拔罐
  • 特色疗法
  • 气功
  • 刮痧
  • 足疗
  • 认识中药
  • 中药煎煮
  • 用药禁忌
  • 中药炮制
  • 中药方剂
  • 中医术语
  • 中医文化
  • 民族医学
  • 中医内科
  • 中医妇科
  • 中医外科
  • 肿瘤科
健康导航
疾病
医生
中医
男性
孕育
资讯
美容
减肥
医院
女性
老人
饮食
症状
检查
问答
体检
急救
护理
健康
温馨提示
进入夏季是中暑、热中风、肩周炎、水中毒、肠炎等疾病的高发季节,同时也是腹泻、消化不良的高发季节,广大网民要高度重视做好这些疾病的预防,网民如出现低血压、休克、心律失常、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发热及全身不适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Copyright © 2000-2017 jiankang4.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电话: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