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健康资讯
医生资讯
健康问答
医院查找
疾病百科
天气
网站导航
苗族医药简史(四)
更新时间:2012-03-26 13:49:40

苗族医药师许多人有良好的医术,在当地很有名气,有的已成为医疗世家,如贵州黄平苗医杨光利,三代行医90多年,祖辈行医按五经进行分治,但更多的是土生土长于群众中不知名的广大苗医。他们按符合本民族特点的方式行医,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大都具有一技之长。由于缺乏文化,他们不具备整理总结医疗经验的能力,只对疾病有青朴素的认识,具有初步的医药理论的

知识。这些苗医没有付诸文字的医药论着,仅以师承父授,或以苗谚歌诀口传心授为传播方式,苗医除行医治病外,也参加一些劳动,完全融合在群众中,这种职业(包括业余)苗医,在当地统称为草医、土医,有很庞大的队伍,这种苗医的形成,可追溯到未改土归流之前的元朝和明朝。苗族职业医的出现,是苗族医药形成的重要标志。

苗医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不但知医、行医者多,而且深受群众欢迎。在农村中,许多寨子都有苗医,他们了解和熟悉本民族的健康状况,诊疗上有民族特色,看病不分贵贱,收钱很少,苗医历来就是医护一体,无专门的护理员,自古有:“行医上门,送药到手”的医德。苗医在历史上无专门的医疗机构,均是个人设诊,采取民间行医的方式,较能及时发现和处理疾病,方便了群众。贵州关岭一带的苗医,每年远出行医者极多,外出行医的人都是一个小组,二三人不等,药品自备,随用随采,除配售草药外,尤其重视外治法,均简捷而有疗效,他们的足迹遍及全国。关岭县五岗乡一苗寨,500人中有300多人能看病,被誉为“苗医之乡”。从贵州历史上来讲,苗族草药医在城乡人民中享有盛名,不少人都请苗医治病,他们不但能治常见病、多发病,也治好了不少疑难怪症,很受欢迎。苗医对风湿、偏瘫、胃炎(心口痛)、骨伤、骨髓炎(巴骨黄)、颈淋巴结核(九子疡)、癫痫(羊癫疯)、炭疽(飞疔)、肺痨等疾病有较好的疗效。苗医对妇科病的月经病、子宫下垂(吊痂)、不孕、避孕,产科中的难产、产后病(产后风月家病)等,以及儿科的惊风、疳积等,都有有效的药方。

苗医对病因的认识较为朴素,认为是季节气候和外来毒素(如风毒、水毒、气毒、寒毒)等所致,基本上已摆脱了神鬼巫术的桎梏。在贵州黔东南、铜仁、湘西等地,苗医对疾病的认识历来均有两纲、五经、三十六症、七十二疾的说法,两纲指冷病、热病,五经指冷经、热经、半边经、快经、哑经;三十六症一般是指内科病;七十二疾一般指外科病。各地基本大同小异,不离一百零八病症的范围,但认识形式特殊而广泛,它包括了人体的消化、呼吸、神经、生殖、内分泌等十大系统,也包括了疾病的分科,如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皮肤科、五官科、传染科、精神科等。苗医的辨病立症,特别是对疾病的命名,是以民族生活习惯,所见所闻为主,形象具体,易于对症下药。如乌鸦症(昏厥虚脱休克)、蚂蚁症(神经麻木)、鱼鳅症(中暑时令病)、南蛇缠腰症(带状泡疹)等,均是苗医实践中的创造。最近在贵州松桃发现的一本手抄本医书,刊于1934年,内容也是讲108种病症的,有四十九翻、四十九症、十丹毒之分类,但以“翻”命名为世所罕见,也是以形象比喻来命名,如乌鸦翻、象翻、狗翻、蛇翻等,并附有治疗方法,此书流传于贵州松桃、黄平、剑河一带苗族地区,说明苗族医学对疾病的认识还有待于进一步的发掘。

苗医的诊法也十分独特,诊断病情常用望、号、问、触,也就是看望、号脉、问诊、摸触四诊。苗医的望诊丰富多采,除望形态、面色外,还有指甲诊、耳壳诊、指纹诊、头发诊、毫毛诊、鬓角诊、掌面诊或其他特定部位的望诊。问诊是间病情和病史。号脉主要是切足脉或手脉,切脉的手法和部位同中医很不一样,如有三关脉、上马脉、下马脉、指间脉、肘脉、昆仑脉、五指脉等,但多凭自己的经验,各地并非一样,松桃等地的苗医,对五指脉掌握得较好。触就是对病人有关的部位,特别是胸腹部用触诊较多。苗医的诊法虽然比较简单,但却简便实用,利于传授,苗医还有许多诊法的歌诀,可以说是苗医多年的经验总结。

苗医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创造了简、便、廉、效的治疗方法20余种,其中外治法别具特色。最著名的有薰蒸疗法、滚蛋疗法、糖药针疗法、化水疗法、挑筋疗法、发泡疗法、佩戴疗法、火针疗法、酒火灸疗法、烧药火疗法、放血疗法、药热敷疗法等,均很有特色,其他如妇产科方面的“坐产分娩法”,治骨折方面的“背椅法、“悬梯移凳法”、“双胳膀悬吊法”,治劳损风湿的“踩铧口疗法”,治脓肿方面的“打火针疗法”、治小伤小病的“桐油点烧法”,以及劳武结合的“体育疗法”等,无一不是广大苗医和苗族人民的创造,而且临床效果都还很好。各地苗医各有所长,如关岭、镇宁、紫云苗医外出行医时,除用草药外,还喜用耳针、硫黄针、糖药针、膏药外敷、放血、推擦、刮痧等外治法,广西融水苗医用药物煮沸淋洗治精神病、癫痫等,都很有效。

  • 中医保健
  • 中医特色
  • 中医药常识
  • 中医诊疗
  • 药膳医疗
  • 中医美容
  • 中医减肥
  • 中医养生
  • 望闻问切
  • 推拿按摩
  • 针灸
  • 拔罐
  • 特色疗法
  • 气功
  • 刮痧
  • 足疗
  • 认识中药
  • 中药煎煮
  • 用药禁忌
  • 中药炮制
  • 中药方剂
  • 中医术语
  • 中医文化
  • 民族医学
  • 中医内科
  • 中医妇科
  • 中医外科
  • 肿瘤科
健康导航
疾病
医生
中医
男性
孕育
资讯
美容
减肥
医院
女性
老人
饮食
症状
检查
问答
体检
急救
护理
健康
温馨提示
进入夏季是中暑、热中风、肩周炎、水中毒、肠炎等疾病的高发季节,同时也是腹泻、消化不良的高发季节,广大网民要高度重视做好这些疾病的预防,网民如出现低血压、休克、心律失常、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发热及全身不适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Copyright © 2000-2017 jiankang4.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电话: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