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健康资讯
医生资讯
健康问答
医院查找
疾病百科
天气
网站导航
壮医内科偏方
更新时间:2012-03-26 13:49:48

壮医内科是壮族人民利用当地中草药资源和自制医疗用具,长期与疾病作斗争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以内服中草药为主,同时采用挟、捏、刮、针、刺、灸、拔火罐等方法,方法简单,疗效迅速。其用药原则和特点如下:

1.以黄治黄:如黄疸型肝炎,壮医用黄姜、木连黄、田基黄、黄藤、虎杖等黄色药物进行治疗。

2.以红治红:如月经不调者壮医用月月红治之,盆血者用鸡血藤治之,红痢者用天青地红治之。

3.以白治白:妇女乳汁不通或少者,壮医用木浆白瓜和猪蹄炖服治之。

4.以黑治黑:青少年白头发,壮医用黑芝麻、何首乌、土当归泡酒服治之。

5.以毒攻毒:如患猪头肥系热毒,壮医用有毒的蛤蟆皮外敷或用蓝靛外涂。

下面着重介绍壮医颇具特色的药线点灸疗法及壮医对痧病、高血压的治疗:

药线点灸疗法的治疗机理是:通过以壮医秘方浸泡过的苎麻线,点燃后直接灼灸在患者体表的一定穴位或部位,疏调龙路、火路气机,而达到预期的治疗目的。临床实践证明,本法具有通痹、止痛、止痒、祛风、消炎、活血化瘀、消肿散结等作用。其应用范围达100多种病症。例如:感冒发热、痔疮发炎、急性结膜炎、麦粒肿、荨麻疹及其他皮肤瘙痒、痛经、软组织损伤、乳腺小叶增生、小儿厌食、遗尿、泄泻、风寒湿痹、多发性脂肪瘤等等,用壮医药线点灸疗法,都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对于畏寒、发热、肿块、疼痛、瘙痒、麻木不仁、身痒诸证,疗效尤佳。

药线点灸疗法所需设备仅一根线,一盏灯,点灸时略有蚁咬样灼热感,迅即消失,病人无痛苦,不留疤痕,安全可靠;药线点燃后无烟雾形成,无环境污染;疗效确切,费用低兼,容易学习及掌握使用,因而特别在广大农村和边远山区推广使用。

药线点灸疗法常用的穴位有几种:一是壮医特有的经验穴位;二是龙路、火路的某些浅表反应点;三是引用部分汉族中医针灸穴位。这里简要介绍一些较有特色的点灸穴位:

梅花穴:即按照局部皮肤肿块的形状和大小,沿其周边和中部选取一组穴位,组成梅花形。适用于壮医外科病症及内科肿块。

莲花穴:按照局部皮肤病损的形状和大小,沿其部位选取一组穴位,组成莲花形,适用于治疗一般癣症和皮疹类疾病。

下关元穴:于脐下3.5寸处(关元穴下0.5寸)取穴,主治腹痛、阴痒、遗精、妇人带下及胞宫疾患。

鼻通穴:于鼻梁两侧突出的高骨处取穴,适用于感冒鼻塞、鼻炎等病。

牙痛穴:位于手掌侧面,当手第三、四掌指关节之中点处,主治牙痛、颞颌关节痛。

止呕穴:于鸠尾和膻中连线的中点取穴,用于恶心呕吐。

痧病

痧病主要症状为头晕、头痛、发热、鼻塞、流涕、全身酸胀、酸痛、口淡纳差、四肢无力,也有部分病人出现胃肠症状,如腹痛、腹泻,西医往往诊断此病为“感冒”、“流感”。壮医民间医生对此病的认识和治疗经验较为丰富,现归纳如下:

1. 刮痧、挟痧、角痧(拔火罐),还有用野芋头烧热后进行药刮,鸡蛋、银器刮等。

2. 挑刺法:用三棱针挑刺颈、背、胸部20-30处,并挤出少许血。

3. 服药:①金银花(或藤)、山芝麻、青蒿、黄发果叶各30克水煎服;②生发15克,红糖20克水煎服;③感冒头痛严重者,用根葱白十根、蒜三根,粘米煮粥二饭碗,粥将熟时放葱、蒜再煮沸,趁热一次吃完后盖被使全身出汗;④如发高热者用野芋头60克切片加米炒黄后用水煎服。

高血压

处方一:香蕉根300克,地龙10-20克,水煎服。

处方二:米醋20ml加适量冰糖,饮服,一日三次。

处方三:玉米须30克加适量冰糖,水煎服,一日服三次。

处方四:花生仁、食醋各适量,将花生仁浸泡在食醋中,浸泡七天以上,越久越好。每天晚上临睡前取醋浸花生仁数粒,嚼碎吞服,连续七天为一个疗程。

处方五:?g莶草30克,地骨皮9克,水煎服。分2-3次服,一日一剂。

  • 中医保健
  • 中医特色
  • 中医药常识
  • 中医诊疗
  • 药膳医疗
  • 中医美容
  • 中医减肥
  • 中医养生
  • 望闻问切
  • 推拿按摩
  • 针灸
  • 拔罐
  • 特色疗法
  • 气功
  • 刮痧
  • 足疗
  • 认识中药
  • 中药煎煮
  • 用药禁忌
  • 中药炮制
  • 中药方剂
  • 中医术语
  • 中医文化
  • 民族医学
  • 中医内科
  • 中医妇科
  • 中医外科
  • 肿瘤科
健康导航
疾病
医生
中医
男性
孕育
资讯
美容
减肥
医院
女性
老人
饮食
症状
检查
问答
体检
急救
护理
健康
温馨提示
进入夏季是中暑、热中风、肩周炎、水中毒、肠炎等疾病的高发季节,同时也是腹泻、消化不良的高发季节,广大网民要高度重视做好这些疾病的预防,网民如出现低血压、休克、心律失常、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发热及全身不适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Copyright © 2000-2017 jiankang4.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电话: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