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健康资讯
医生资讯
健康问答
医院查找
疾病百科
天气
网站导航
泻热逐邪法 瑶医疗法之一
更新时间:2012-03-26 13:49:55

泻热逐邪法指用寒凉性质的药物来治疗邪热在里的方法,具有清热、透热、解毒、凉血等作用,并通过祛除邪热而起到保阴、止渴、除烦、止血的作用。瑶医在治疗痧证、瘴气时,充分运用了泻热逐邪法。

痧证病人证见胸腹满闷,腰腿酸痛,不思饮食,食之无味等,其发病机理是机体内虚,抵御力减弱,秽浊、疠气乘虚而入,使机体气血凝滞、运行失常而发病。虽然在发病机理上是内因即气血亏虚为主要因素,但是,由于痧毒是一种暑热湿秽之邪气,治疗中多以攻法为主,或刮之、或钳之,或捶之,或拍之,或烧之,或放血,或浴之,或熏之,或辗之,或熨之,或服药,或外洗,等等。均以泻法为主,待病邪退净方可言补。

故民间有“痧无补法”之说,有一定的科学道理。清?王凯《痧证全书?卷上?痧无补法第二》中即云:“痧者,厉气也。入气分则作肿作胀,入血分则为蓄为瘀,遇食积痰火则气阻血滞,最忌热汤热酒。不论犯者虚实,皆以有余治,绝无补法。”《痧喉正义?程镜宇论痧喉》中也指出:“疫痧一证,不外热毒。热为火之余,故热胜则肿;毒为秽之积,故毒胜则胀。然热非清凉不解,毒非芳香不除。清凉解毒,芳香逐秽,治疫要领。”也都说明了痧为热病滞病,非攻之泻之通之不得以解。

痧病既然是一种时邪外感病,也与伤寒、温病等一样,有一个传变过程,有一个由表入里,由轻至重的过程。《痧胀玉衡?卷上》“痧在肌肤,当刮即刮;痧在血肉,当放即放;痧在肠胃经络与肝肾之阴,当药即药。若痧气肆行,不拘表里,传变皆周,当三法兼用”。一般说来,可作如下分类:

痧毒在表:为初起阶段,微恶风寒,头晕脑胀,全身胀累疼痛,微感麻栗,嗳灰碱气,舌苔薄黄。治当刮痧、浴痧、熏痧等,使邪从表而出,不致内攻。一般经一、二次治疗即可康复。

痧毒在经络:全身胀累,筋肉挛急或抽筋,舌稍灰,症状较痧毒在表阶段为重,可用钳痧、放血、挑痧等方法治疗,使痧毒外泄。应该多治疗几次,务使毒尽。

痧毒入营血分、入脏腑:全身胀累感加剧,头痛剧烈,烦躁不安,面红目赤,痧点明显,痧筋显露,神昏谵语,舌质灰蓝,舌苔黄等。以内服消散痧毒药为主,如蟾酥痧药丸、行军散、紫雪丹、犀角地黄汤等;腹痛明显,吐泻不能者,可以盐汤探吐或泻药导下通滞。配合刮痧、放血、熏痧、浴痧等外治法,可加快疾病向好的方面转化。

慢痧:《湿温时疫治疗法》(绍兴医学会同人著)记载:“初起乍热,继则纯热无寒或背微寒、头重晕痛、四肢倦急,甚或麻木,肌肉疼痛,胸脘痞满,恶心欲哎,心隔闷乱,甚则神识如蒙,左脉濡滞或弦滞,舌苔白腻如粉,口粘不渴。治宜芳香化浊。”

总的来说,治痧宜早不宜迟,宜尽不宜留,用药宜多不宜少。治疗及病初愈数日之时,宜调节饮食以易于消化的淡食为佳,切忌面食、肉类、蛋类以及其他油腻、热汤、热酒等。

痧气,是由于夏秋之季,天地湿浊秽腐之气蒸熏而生。一些人发病,而另一些不为所病,主要靠的是自然抗病能力,实践证明,痧病与感冒一样,是没有特异免疫力的,愈后如不注意预防还会复发。痧病的预防主要是避触秽浊之气,提高身体防病能力,应该搞好周围环境卫生,在工作中,要注意通风,加强防暑与降温措施,在夏天要避免长时间在烈日下曝晒,要多饮清凉饮料或淡盐水。平常注意饮食起居,加强煅练身体,增强体质。

瘴气是由于感受南方湿热毒气而发生的热性传染性疾病,那么,治疗也就是清热解毒、调理气血、祛邪外出的攻泻治疗方法为首选了。《诸病源候论?卷十?瘴气候》:“病前热而后寒者,发于阳,无热而恶寒者,发于阴。发于阳者,攻其外;发于阴者,攻其内。其一日、二日,瘴气在皮肤之间,故病者头痛恶寒,腰痛强重。若寒气在表,发汗及针必愈。三日以上,气浮于上,填塞心胸,使心痛胸满而闷,宜以吐药,吐之必愈。五日以上,瘴气深结在脏腑,故腹胀身重,骨节烦疼,当下之。或人得病久,方告医,医知病深,病已成结,非可发表解肌,所当问病人得病本末,投药可专依次第也。”《本草纲目?卷三?疟》将瘴归为疟之一种,谓:“瘴疟,(常山)同知母、青蒿、桃仁煎服。”当然,临证之时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医学入门?卷五?暑类》:“瘴疟山溪蒸毒,令人迷困发狂,或哑,乍寒乍热,乍有乍无者,凉膈散加柴胡、槟榔;不伏水土者,人参养胃汤。疫疟一方长幼相似,须参运气寒热用之,大概不换金正气散、五积交加散、加减如意丹最妙。”《本草纲目》也将熟附子列为治疗瘴疟之最常备药物。

  • 中医保健
  • 中医特色
  • 中医药常识
  • 中医诊疗
  • 药膳医疗
  • 中医美容
  • 中医减肥
  • 中医养生
  • 望闻问切
  • 推拿按摩
  • 针灸
  • 拔罐
  • 特色疗法
  • 气功
  • 刮痧
  • 足疗
  • 认识中药
  • 中药煎煮
  • 用药禁忌
  • 中药炮制
  • 中药方剂
  • 中医术语
  • 中医文化
  • 民族医学
  • 中医内科
  • 中医妇科
  • 中医外科
  • 肿瘤科
健康导航
疾病
医生
中医
男性
孕育
资讯
美容
减肥
医院
女性
老人
饮食
症状
检查
问答
体检
急救
护理
健康
温馨提示
进入夏季是中暑、热中风、肩周炎、水中毒、肠炎等疾病的高发季节,同时也是腹泻、消化不良的高发季节,广大网民要高度重视做好这些疾病的预防,网民如出现低血压、休克、心律失常、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发热及全身不适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Copyright © 2000-2017 jiankang4.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电话: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