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健康资讯
医生资讯
健康问答
医院查找
疾病百科
天气
网站导航
蒙医药学概要
更新时间:2012-03-26 13:50:20

蒙医药学是蒙古民族的文化遗产之一,也是祖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蒙古族人民在长期的医药疗实践中逐渐形成与发展起来的,它吸收藏医、汉医及印度医学理论的精华,逐步形成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地域特点和独特理论体系、临床特点的民族传统医学。

蒙医药理论体系的显著特点是:以阴阳五元学说为指导的整体观和对六基症的辨证施治。六基症理论为“赫依、希拉、巴达干、血液、黄水、粘虫”。把疾病的本质归纳为寒热两种,把发病部位归纳为脏腑、黑脉、白脉、五官等。蒙医理论明确指出,发病本身的内在条件是指三根七素,即内因,致病因素指外界因素,即外缘。在正常情况下,三根七素各有特点,自具其能,密切联系,共同担负着人体正常生理功能活动,保持对立统一的相对平衡状态。这是人体健康的基本原因。在各种致病因素的影响下,三根出现偏盛偏衰等反常状态而失去平衡时,就产生疾病,这是病理活动的基本原因。三根七素是人体进行生命活动的能量与物质基础,并且也是产生一切疾病的根本因素。对于人体生理功能和病理机制,均以三根的生成变化为理论根据。蒙医认为,人体的生命现象,是一个综合性的复杂的活动过程,内部消化系统,外部言听视行,都不是孤立进行的,必须在三根七素的作用下,人体脏腑之间、脏腑与体表之间的生命活动彼此协调,相互制约,才能维持人体内环境的相对平衡,如某一部分发生病变,就会影响到其他部分以至整体,引起平衡失调,功能障碍,出现一系列症状。所以在医疗疾病过程中,不能只看表面现象,而要辨证地进行全身的综合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的诊断。人和自然界也是相互对立统一的,人体通过感受器官和外界自然环境保持着密切联系,自然环境的变化,必然对人体产生影响。在正常的情况下,通过人体内部三根的调节,使之与自然环境的变化相适应,若七素之间的平衡失调,相互为害;或由于某种外因,人体内外环境的相对平衡状态遭受破坏,就会发生疾病。蒙医在临床上根据这一理论和原理解释各种致病因素的性质、特点和所致病症的临床表现。所以“扶正”与“祛邪”是人体战胜疾病、恢复健康的重要措施。

在药物学方面,蒙医药家们创造了适合于本地区实际情况的独特的配制法和用药法等。同时还吸收了西藏、印度等地区和兄弟民族的药物学理论知识,使自己的药物学理论不断完善和发展。

蒙医理论体系

蒙族医药是以蒙古族人民长期同疾病作斗争中所积累的传统医疗实践经验为基础,吸收藏医及印度医学的部分基本理论和汉族医学的知识,在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辩证法思想影响和指导下,逐步形成的独特的民族医学。它把人体看作是一个对立统一的有机整体,从宏观的角度来研究人体动态的各种内在联系,从而阐明生命运动的基本规律。其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就是整体观念论、辨证诊断理论和重病因辨证施治理论。

蒙医有一整套基本学说,,共同构成蒙医学的理论体系:

阴阳学说

蒙医认为,人体的一切都离不开阴阳,任何事物都具有对立又统一的阴阳两个方面,无论是胚胎,新的生命的形成,机体构造与生理功能、病理变化,都可以用阴阳变化的相互关系来说明问题。如脏为阳、腑为阴,血脉为阳,白脉为阴,三素为阳、七元为阴等。阴阳在人体保持相对平衡才能维持正常的生理状态。如果一旦阴阳失调,势必破坏平衡,产生偏盛或不及,就要发生疾病。有病理现象产生后,无论症状上表现如何复杂归纳起来不外乎寒热两症,阳盛则表现为热症,阴盛则为寒症。因此,阴阳平衡是保证健康的必要条件,失调是导致疾病的根本原因。

五元学说

五元学说(即土、水、火、气、空)很早被应用于古代印度医学。据文献记载。于14世纪初经西藏传播到蒙古地区。在蒙医学理论中,对构成人体的“三根”、“七要素”和生理、病理、诊断、治疗原则、四施(药物、外治、饮食、起居)等的解释,都以五元学说为理论指导。因此,五元学说是蒙医学理论体系的纲要。它把事物按照不同的性质、作用与形态,分别归属于土、水、火、气、空五元。例如:土元的性质为硬、强、重,以气味为主,具备味、色、感、声等性能,为一切物质的本基,对物质有重、稳的功能;水元性质为湿、润,以味为主,具备色、感、声等性能,对物质有滋养、湿润的功能;火元性质为热,以色为主,具备感、声等性能,对物质有成熟、溶解、烧灼的功能;气元性质为轻、动,以感为主,具有感、声两种性能,对物质有轻、动、发的功能;空元性质是空、虚,只有声一种性能,为物质的存在、增长、运动的空间,具有间隔的功能。

蒙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其各个部分之间都有密切联系,这种相互联系和构成,均和五元密切相关。五元(土、水、火、气、空)与三根(赫依、协日、巴达干)、五脏六腑的关系:三根中巴达干属土水、五脏脾、六腑胃属五元中的土,五脏肾、六腑膀胱属五元的水;三根协日属火,五脏肝、六腑胆属于五元中的火;三根赫依属气,五脏肺,六腑大肠属于气;普行属于空,五脏心、六腑小肠属于空。

三素学说

维持人体生理功能的三种能量和基本物质“赫依、协日、巴达干”,简称为三素。三素在人体内是以对立统一的规律存在的,是人体矛盾的主要方面。

赫依——在人体正常生理活动中,具有维持生命活动推进血液运行、呼吸、分解食物、新陈代谢、增强体力、支配肢体和意识活动、接种传代等作用。并且也是保持协日、巴达干两根相对平衡的调节者,也是人体维持健康和延年益寿的引导者。如果赫依本身失去平衡状态时,就会导致病变。赫依具有以轻、糙为主的凉、细、硬、动等六种特性。

协日——为人体正常生理活动的热能,具有产生热量和调节体温、促进消化吸收、促进营养七精华也称七要素之成熟等功能。它以巴达干为自己存在的前提,与其保持相对平衡状态。如果协日本身失去平衡状态时,就导致病变。协日具有以热、锐为主的轻、臭、泻、湿、腻等七种特性。

巴达干——在人体正常生理过程中,巴达干起滋生、调节体温、滋养正精,增强意识、延年益寿、坚固骨节的作用。并以协日为自己存在的前提,与其保持相对平衡状态。如果巴达干本身失去平衡状态,就会导致病变。巴达干具有的重、寒为主的腻、钝、柔、固、粘等七种特性。

三素是人体生存的主导因素,也是产生疾病的内在因素。人体的生理功能和病理机制都是以三者的平衡与变化为理论依据的。协日、巴达干两者为相互对立的两面,互相制约、相对平衡,赫依作为调节的因素,三者相互信赖、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地完成着生命活动的生理功能。

七元三秽学说

构成人体和维持生命活动的七种基本物质——食物精华、血液、肉、脂肪、骨骼,骨髓、精液和使其不断生化的精华统称为七元,三种主要排泄物——粪、尿、汗称为三秽。七元为三素赖依生存的物质基础,以保身体发育成长。七元三秽的吸收、排泄运动过程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是人体进行新陈代谢的过程,共同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

脉道、脏腑

道主要有黑脉和白脉两种。黑脉为全身血液运行之道,又称血脉,黑脉归阳,五行中属空。心脏及黑脉之跳动运行,均受普行、赫依之支配。白脉归阴、属水元,故又称水脉。

五脏:心脏为五脏之首,位于胸中巴达干之区,是病变赫依的循行之道,五元中的空元之精华依存于心脏,浊聚于小肠,所以两者在生理功能上有前者管辖后者的隶属关系。心开窍于舌;肺脏是病变巴达干的循径,气元之精华依存于肺,浊聚于大肠,肺开窍于鼻;肝位于协日区,也是病变协日的循径,火元之精华依存于肝,浊聚于胆。肝开窍于眼;脾位于协日区,是病变巴达干的循径,土元之精华依存于脾、浊聚于胃,脾开窍于唇;肾位于赫依区,是病变巴达干的循径,热疾易隐伏于肾脏,水元之精华依存于肾、浊聚于膀胱,肾开窍于耳。

六腑:胃处于协日区,是巴达干的宿位,也是病变巴达干的循径,消化三火温位于胃。胃属消化道的未消化段,热疾易隐伏于胃;小肠处于协日区,也是病变协日之循径,为消化吸收段;大肠处赫依区,病变赫依之循径,为已消化段;胆处协日区,病变协日之循径,是消化协日和火温的物质基础;膀胱处赫依区,是病变巴达干之循径;三舍处赫依区,是生殖系统的统称,此为维持三素平稳的场所,故属聚合型器官。

从基础理论到临床,从预防到治疗,蒙医学都以以上理论为指导,根据这一整套理论研究人体形成、生长发育、衰老、死亡等生命活动的规律,并在此基础上,防病治病和使人延年益寿

蒙医诊断方法

蒙医诊断疾病时运用问、望、触三种方法,即三诊来观察和掌握患者的体征及症状,将获得的资料进行分析归纳,对疾病作出正确的判断。

问诊

是医生对病人或家属,通过正面或侧面进行查询,以了解病情的一种诊察方法。主要包括:问病人的生活环境与生活习惯、既往病史、家族病史、平素体质、疾病的发生发展及演变过程、治疗经过等。

1.问一般情况,即患者的姓名、年龄、性别、职业、籍贯、住址、生活习惯、婚姻、月经等情况。

2.患者和家族的患病史,包括现病史、既往史、治疗史,询问疾病的发生时间、病因、主证、发病的缓急、病情的轻重和发展经过及诊疗过程等。

3.起居行为和精神因素,询问饮食状况和住处的寒、热、潮、湿、干燥等情况,是否有过极度恐惧、受凉或情绪过于激动等情况。

4.现病情况,主要询问疾病的发生时间、病因、主证、发病的缓急、病情的轻重和发展经过及诊疗过程。

望诊

是医生用视觉观察病人外部精神状态、色泽、形体、姿态以及局部情况的异常变化以推断疾病情况的一种诊察方法。

1.望体态、肤色、精神状态。如赫依病患者皮肤粗糙、发青,口唇苍白,情绪不稳;协日病患者发热,面红耳赤,皮肤黄而油腻、出疹,多汗,易激动;巴达干病患者皮肤苍白、浮肿,反应迟钝,身心沉重,不喜动;黄水病皮肤出疹、流黄水、瘙痒、粗糙。

2.望五官:舌和苔:正常舌质红润,舌苔白薄,不滑不糙。而赫依病者舌红、发干、发僵、味觉减退;协日病者舌苔黄厚、发粘、出疹;巴达干病者舌质软,舌苔白厚,发粘;黄水病者舌常出疹;血病者舌质红或紫,心脏热舌苔发黑,肺病舌中央白,舌边红,肝病舌中央共同有小黑斑、舌边红,脾病舌质红或花有斑点,肾病舌苔白、舌尖红、两侧发黑。

眼:赫依病眼常流泪,眼睑肿,生翳膜,眼花,复视,上翻;协日病眼发红发热,眼睑糜烂,出疹痒痛肿胀,畏光,黄视;巴达干病眼睑生白疹、发痒,眼生厚白云翳,视力模糊,白视;血病眼痛严重,充血,红视;黄水病眼生疮,泪多;虫病眼痛痒难忍。

耳:赫依病耳鸣、耳痛;协日病发红发热、刺痛、流脓液;巴达干病耳肿、发痒;血病耳内生疮化脓、疼痛、耳聋。

鼻:赫依病鼻塞流涕,嗅觉减退;协日病流脓性黄涕;巴达干病鼻痒、生疮;黄水病鼻衄、流黄水;肺热鼻翼扇动等。

口唇:主要观察口唇的色泽,干润外形和感觉。正常口唇为淡红色,柔软。口唇歪斜多为赫依病,干枯燥裂多为协日病或热证,口唇渗水、苍白多为巴达干病或寒证,热邪扩散于脾则口唇发黑。

牙龈及咽喉:热性疾病牙龈发痒、糜烂,咽喉红肿、化脓;寒性疾病牙龈和咽喉呈苍白、肿胀、糜烂。

毛发、指甲:赫依毛发竖立,指甲灰白、变厚;协日病毛发脱落,指出现黑纹等。

3.排泄物:主要观察尿。正常尿颜色呈淡黄色,赫依病尿色青、气味小;协日病尿色黄、气味大;巴达干病尿色白,有腐烂味;血热病尿赤黄、气味大;黄水病尿紫色,气味大,有沉淀物;肾病血尿;脾病绿色尿。

触诊

医生通过手的感觉进行诊断,进一步明确望诊和问诊所不能肯定的问题,包括脉象、温度、压痛、位置、大小、轮廓、移动性、表面性质、硬度等。其中诊脉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蒙医诊脉是在前臂腕内横纹上一寸桡骨颈突内,将桡动脉分成食指下寸、中指下关、无名指下尺三部。每部又分寸浮(取皮)、关中(取肌)、尺沉(取骨)的压力进行诊脉。患者左手(医生用右手)寸下诊心脏、小肠,关下诊脾、胃,尺下诊左肾、三舍。患者右手(医生用左手)寸下诊肺、大肠,关下诊肝、胆,尺下诊右肾、膀胱。女性患者寸下的诊脉法,与男子相反,即女子右手寸下诊心脏、小肠,左手寸下诊肺、大肠。

通过诊脉可以判断疾病的性质。

热病总脉象为实、洪、滑、数、弦、紧。实脉为压之感觉坚实,如实热症、搏热症等;滑脉为压之滑而清楚,如血热症;弦脉为压之有细而紧的感觉,如协日热及心脏热症之脉;数则指脉搏快;洪是指有粗阔的感觉,如虚热症、瘀症之脉;紧是指压之硬而有力,多见于伤热症。

寒症脉象为微、沉、弱、迟、虚、空。微是指脉象不清楚,虚脉是指压之搏动减弱,以上两种多见于寒性痞症;弱脉是指搏动不明显的脉,多见于浮肿症;迟脉是指脉搏次数少,多见于寒性黄水症;沉脉是指用力才能切到,多见于寒性水肿、水鼓症;空脉是指压之消失,见于赫依病。

总的说来,赫依病脉象压之空虚,时有停顿。协日病脉象为细、强而有力。巴达干病脉象为沉、弱、迟。血病脉象为实、滑。黄水病脉象为发颤感。虫病脉象有扭转感。

各种脉象如再加有发颤,并伴时而停止等现象,则为危症脉象。

蒙医疾病分类

按病因分类,蒙医将疾病分为赫依病、协日病、巴干达病、血病、黄水病、虫病六种。

赫依病变

赫依失去相对平衡,发生太过、不及或搏乱等变化而损害身体称为赫依病变。赫依具有煽动寒热的双重性质,有轻、糙、滑等秉性,发生病变时亦表现以上特性。赫依病一般多见于年老、体弱及赫依个性的人,一旦发生病变,无论寒症还是热症,均使其加剧、复杂化。

可引起赫依病变的外因有以下几种:①过食苦、辛味,性轻、糙、凉的饮食,营养不良;②长期失眠,多语,欲望过度;③受风、受凉过度;④过度惊恐、悲伤、精神受刺激或下泻、催吐、放血等疗法应用不当。以上四种因素均可使赫依功能紊乱,引起盈症。反之,温性油腻厚重的饮食过度,身体活动过少,时季过度温热,补养过量等可压抑赫依,使其减少,引起亏症。

赫依病变过程有蓄积、发作、平息三个阶段。

赫依病变的形式分太过、不及、搏乱三种形式。太过表现消瘦、皮肤青、喜暖、身颤、腹胀、便秘、多语、头晕、体力衰弱、睡眠不佳、感觉迟钝等赫依秉性增多的症状;不及表现乏力、少语、身感不适、反应迟钝等赫依秉性减少的症状;搏乱是赫依秉性紊乱的症状。

赫依病变部位可遍及全身表里上下,主要累及在肾、髋、心脏、大肠、骨、关节、皮肤、耳等部位。

协日症变

协日属火,有热、锐利等秉性,所以协日病发病较急,病变过程快,易流行、高热、刺痛较严重。多见于青壮年及协日个性者。

引起协日病变的外因有:①过食辛、咸、酸味,热性、油腻的食品;②过度劳累、长期日晒、焦急等锐性活动过度;③时季气候异常变热;④跌伤、热病传染、温热施治过量等。以上原因皆可诱发协日盈症病变。反之,清、冷、淡的饮食,长期处于荫凉寒冷的环境,清凉施治过量等可使协日减少,引起亏症。

协日病变过程有蓄积、发作、平息三个阶段。

协日病变形式有太过、不及、搏乱三种。太过表现为发热、口渴、黄染、下泻等症状;不及表现为体温低下、身体发冷、皮肤发青等;搏乱表现协日紊乱的各种症状。

协日病变虽循于全身,但主要累及肝、胆、小肠、血、汗、眼、皮肤等。

巴达干病变

巴达干属水、土,有重、冷等秉性,所以巴达干病变发病慢,变化少,病程长,痊愈慢,疼痛钝、弱。临床多见于少年儿童及巴达干个性者。

巴达干病变的内因是其本身。外因有:生冷、油腻、不易消化的饮食过量;受冷、潮湿、长期不活动;时季寒冷;清凉施治过度等。以上为促使巴达干发生盈症病变的外因。与此相反,热锐、轻性的饮食,过热的环境,活动过度,热性施治过度等则压仰巴达干,引起亏症。

巴达干太过则身体发凉,食物不消,身体沉重、倦怠,关节松软,唾液、鼻涕增多;不及表现为头晕、心悸等;搏乱表现为巴达干七种秉性互相干扰的症状。

巴达干病的循径为头、舌、胃、肾、膀胱、肺、饮食精微、肌肉、脂肪、精液、大小便等。

血病

血病类似于协日病,热锐性,起病急,发展快,变化多,临床上多见于壮年及血协日个性者。

血病有三种形式:太过、亏损、搏乱。太过表现为眼、面发红,头痛、发热,口腔牙龈溃烂,鼻衄,咳血,便血,尿血,疮疡等;亏损表现为身体衰弱,头晕,耳鸣,眼花,心悸,气急,口唇发白,月经失调等;搏乱则为血热增多的各种表现。

血病变主要累及肝、血脉、眼、鼻、头等部位。

黄水病变

黄水发生太过、不及、搏乱变化,损害身体称为黄水病变。黄水病与协日、血合并则为热性病变,与巴达干、赫依合并则为寒性病变。因此,引起血、协日热的因素即可引起热性黄水病,引起巴达干、赫依病变的因素即引起寒性黄水病变。

黄水病变的形式有增多、耗损、搏乱三种形式。黄水增多是由于消化功能不佳,血液清浊分泌不良,血之浊返流入精微之道,使元气混浊而黄水增多,表现全身生疮,皮肤瘙痒,肌肉肿胀,毛发脱落,关节肿痛,皮下囊肿等;黄水亏损是由于大出血、长期营养不良等因素使黄水产生减少所致,表现为全身干瘦、乏力,皮肤无弹性;黄水搏乱主要表现增多的症状。

黄水病虽然累及全身,但主要累及皮肤、肌肉之间的组织,腹腔,关节腔等。

虫病

由致病虫引起的疾病叫虫病,合并巴达干、赫依为寒性病变,合并协日、血为热性病变。致病虫主要分为寄生虫和粘虫,粘虫主要合并血、协日引起瘟疫症、皮肤病等热症,并有传染性;寄生虫则引起肠道寄生虫等多种寄生虫病。

蒙医治则与治法

蒙医治疗强调“治未病”、“求本”、“扶正祛邪”、“调理三素”和“因人、因时、因地制宜”等原则。但对不同的疾病,须遵循不同的治疗原则。

赫依病强调温暖舒适的环境,用温性药物补养身体,精心护理;协日病采取给轻凉性饮食,在凉爽环境中休养,用属水元成分的凉钝性药物和清泻疗法清除协日热的治疗原则;巴达干病主张热糙性饮食,保暖,用属火元的药物补火温同时催吐巴达干寒的治疗原则;血病采取凉性稀薄饮食,在阴凉处休养,用属水元成分的药物和放血治疗等降血热的治疗原则;黄水病给干燥、柔和饮食,在温暖干燥处休养,用属气元成分的药物及温泉等疗法,以调火温而燥黄水为治疗原则;虫病和粘毒病采取给糙、凉性饮食,在清凉安静处休养,严防传播,用杀虫、杀粘药物治疗的原则。

不同的两种病变发于同一个部位时,应密切注意其患病部位的个性,然后根据病情,采取交替治疗或一同治疗的原则。主病未平息或转变为其它疾病时,采取医治后者为主的原则,疾病本质与外表相反时,采取先确诊其本质,治本为主的治疗原则。

对于三种以上疾病并发的聚合症,采取保护胃火温,调理三素的原则,同时根据疾病本质、发病部位、病势强弱等情况对症治疗。

蒙医的治疗方法丰富多彩,概括起来,有根据病情施治的滋补疗法、消减疗法以及系统四施法。此处着重介绍系统四施法。系统四施法主要包括饮食疗法、起居疗法、药物疗法、外治疗法。

饮食疗法是指导患者根据病情安排有益的饮食,如热性病者安排清淡除热的饮食,寒性病者安排生热祛寒的饮食,体质虚弱的病人安排滋养身体的饮食,合理的饮食对疾病的痊愈有很大帮助。

蒙药理论体系

蒙药学有其独特的理论体系,用以指导药物的采集、加工、炮制、配方及临床应用,也较客观地解释了蒙药的治病原理。现简要介绍如下:

药味

药味是指药物对舌的刺激,各种药物都具有独特的味道。基本药味有甘、酸、咸、苦、辛、涩六种,不同的药味具有不同的功效。

甘味:在口中能长时间地停留,能引起食欲。能镇赫依、协日,升巴达干;接骨、壮骨、调和气血、滋补强身、增津、泌乳、清热解毒、助听明目。用于虚劳内伤、慢性消耗病、营养不良及年老体弱等病患者。如慢性病用肉、糖、油等补;肺痨用白葡萄、甘草、竹黄治之。用药过量,则使身体肥胖。

酸味:会使牙酸痒,口水外流。能镇赫依、巴达干,升协日;生温消食、开郁解痉、增进气血循环。多用于胃弱、消化不良、肠闷腹胀。如胃温衰弱用信筒子、食欲不振用山楂等。过量则使体质松弛、头晕眼花,易患血热症、胆病。

咸味:一接触舌头,口水会聚集。能镇巴达干、赫依、升协日;开郁、开胃、解痉、强壮、生温、增欲。多用于手足抽搐、便秘、腹胀、积聚、脉络阻塞、消化不良、风寒等症。如便秘用芒硝,消化不良用光明盐。过量则引起脱发、白发、咳嗽、烦渴等症。

苦味:能使口臭消失,引起反胃,有解渴感。能降协日,升巴达干、赫依;清热降火,解毒、消肿、解渴、镇静、燥腐。多用于温病、胆病、血热病、瘟疫、虫病及咽喉肿痛、中毒、恶心呕吐、烦燥不安等症。例如毒症用牛黄,协日热病用地格达等。用药过量,则损胃温,引起风、寒诸疾。

辛味:立即使人感觉刺舌头,流眼泪。能镇赫依、巴达干,升协日;祛风散寒、健胃开郁、通经开窍、燥湿止泻、消肿愈伤。多用于胃温衰弱、消化不良、食欲不振、风寒湿痹、外伤皮疮、寒性浮肿等多种巴达干病。例如:用荜茇补胃温,以辣椒治五雅曼病。用药过量可引起腰酸背痛、血热等赫依病。

涩味:粘舌、粘腭,有粗糙的感觉。降协日,升赫依、巴达干;清热降火、燥湿俞伤、止泻止腐、消肥、泽肤。多用于温病血热、疹毒、泄泻、疮疡肿毒等症,如止泻用五味子,温热症用毛诃子。过量则腹胀便秘、闭窍燥津,可引起心脏疾患等。 药物效能

根据药物独立地降或升三邪的主要秉性,并遵循药味形成原理总结出药物的八种效能,分别为重、腻、寒、钝、轻、糙、热、锐,称为性味八能。八能中重、腻镇轻、细之秉性,降赫依证,升巴达干、协日;寒、钝镇热、锐之秉性,降协日证,升巴达干、赫依;轻、糙镇重、软之秉性,降巴达干,升赫依、协日;热、锐镇寒、钝之秉性,降巴达干,升赫依、协日。 药味转化学说

蒙医认为,饮食或药物进入胃后,遇到胃内巴达干(相当于胃液)、协日(胃温)、赫依(相化于消化运动)等基本物质(称胃三温),即起变化,使其原有的气味改变,这种变化叫药味的转化。不仅在胃内,而且在小肠、大肠,甚至各器官都有,直至消化完了为止。甘味、咸味经转化后,为甘;酸味经转化后仍为酸;苦、辛、涩转为苦。

药味转化学说是蒙医为了尽可能全面解释药物作用原理而提出的一种学说,它解释了药物在体内的复杂效应过程。如荜茇味辛,治疗巴达干等寒性病,但辛味经消化后变成苦,可以降热,因此,对伴有热证的寒性疾病,用荜茇作调理药。 配方原则

蒙医方剂多为复方,由多味药物配伍组成,具有综合治疗功能,并能调和自身的毒性,减少不良反应。蒙医配方时,将药味、药物功能和药味转化,与病症寒热、轻重、病患部位、患者年龄、性别相结合进行配伍。

配方主要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依照药味配方原则:依药味显效,主要调理三邪之相对平衡,即医治全身性基症,所组成的方称依味方。如四味地格达汤,由肋柱花、苦参、制波棱瓜子、沙蓬四味苦味药组成,该方功能为降协日,清热毒、镇痛,为治疗协日热的专用汤剂。

依照药物功能配方原则:依照药物功能显效,主要医治五脏六腑及机体各个器官等局部疾患,所组成的方叫依功方。现在所用的药方多数是依功方,如八贵散清热降火,用于各种脏腑热和协日血相搏引起的热性疾病。

依照药味转化原理配方原则:依照药味转化三味呈动态显效,在两种症兼有或多种症候淤积时,可分别镇治。故多用于兼症的治疗。目前临床运用不多。

蒙医传统的药方由君药、臣药、佐药、使药所组成,其中君药起主导作用,直接针对主证和病患部位;臣药协同君药医治主症并负责次要症状,以增强疗效;佐药协同君臣药医治兼症或随症;使药在药方组员内部进行调和。蒙医对药方各味药量比例无明确规定,主要根 据病情而定,习惯上将君药的量突出一点,其它一般等量为宜。

蒙药资源概况

内蒙古自治区位于祖国北部边陲。地域辽阔,总面积达118万多平方公里,跨越了亚洲东部与中部的湿润、半湿润、半干旱、干旱地区,地理复杂而多样,再加上气候、地形、地质、土壤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形成了动植物和矿物的多样性和独特性。繁多的种类、丰富的资源为人们提供了赖以生存的丰富的物质基础。

蒙药种类繁多,资源丰富且以植物药为主。据文献记载,内蒙古分布的种子植物和蕨类植物共计2351种,其中引种栽培的植物有184种,野生植物共2176种,分属于133科720属,野生药用植物1122种,分属117科1033种,此外药用藻类1科2种,菌类24科68种,地衣5科7种,苔藓11科12种。蒙医常用药有450余种,蒙医专用260余种,本区自产药材占30%,以清热药、祛巴达干药、抑赫依药、祛黄水药物为主。还有驱虫药、促使热疾成型的药物、粘药、利尿逐水益肾药、破痞去滞药、止咳化痰药、泻下药、止泻药、滋补强壮药等17类。

在众多的蒙药中有不少种药材是蒙药专用品种(即只有蒙医常用的药物),在常用蒙药中约有140种。如:广枣,蒙医用于心悸、心绞痛心脏病。沙棘,蒙医用来止咳化痰,活血化瘀。蓝盆花,蒙医用于清肺和治疗肝热病。文冠木,蒙医用于清热燥湿,治疗风湿、痹症。现代有关科学研究都证实了它们药效确切,疗效可靠。

内蒙古是全国主要畜牧业基地之一,家养的牛、羊、马数量众多,还有许多野生动物,因此,动物资源非常丰富。据统计,内蒙古的药物动物在100种以上,如蝎、蜘蛛、蛇、茑、金雕、蒙古兔、旱獭、狼、黄羊、青羊、马、驴、血余炭、鹅喉羚羊等

内蒙古的矿产资源相当丰富,是我国铁、煤、石油等生产的重要基地。在众多矿产中作为蒙药常用的如石膏、寒水石、芒硝、碱面、光明盐、禹粮土、黄矾、黑矾、龙骨、铁面等区内都有分布;蒙药中较少用的如金、银、铜、铝、锡、玛瑙、水晶、大青盐等也均有分布,而且有的储量甚大。

用现代科学方法对蒙药进行研究开发新药已取得了一定成绩。如:蒙医用麻黄属植物的茎枝清肝热、止血、破痞、疗伤、消肿等,从其中分离出的麻黄苯丙酮,在抗心律失常,保护急性心肌缺血和防治冠心病方面具有明显疗效;乌恩通过药理研究,从蒙成药"扎木萨--4汤"中,筛选出有明显疗效的降血脂活性成份,并组成新方,命名为"格根"饮片,已广泛应用于高血脂症患者;顾维彰等,通过对古方"赞丹--3汤"的研究,筛选出治疗心血管系统病的活性成分(广枣总黄酮等),研制出复方广枣注射液;刘振国等对古方"阿如拉--3味"的研究,研制成了具有扩张冠状血管、改善心肌功能等作用的新方"嗄格日--塔布"注射液。内蒙医院对传统蒙成药"三普勒--淖日布"和"扎冲--13"进行研究,研制出"偏瘫康口服液"和"偏瘫康II号"注射液,已通过国家"七五"攻关成果鉴定。在蒙成药治疗风湿病的研究中,研制出具有显著镇痛作用的"那如注射液"对风湿病具有显著疗效。这证明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传统蒙药,可以更好地开发利用蒙药材资源,扩大应用范围,从而取得优质药品及可观的经济效益。

  • 中医保健
  • 中医特色
  • 中医药常识
  • 中医诊疗
  • 药膳医疗
  • 中医美容
  • 中医减肥
  • 中医养生
  • 望闻问切
  • 推拿按摩
  • 针灸
  • 拔罐
  • 特色疗法
  • 气功
  • 刮痧
  • 足疗
  • 认识中药
  • 中药煎煮
  • 用药禁忌
  • 中药炮制
  • 中药方剂
  • 中医术语
  • 中医文化
  • 民族医学
  • 中医内科
  • 中医妇科
  • 中医外科
  • 肿瘤科
健康导航
疾病
医生
中医
男性
孕育
资讯
美容
减肥
医院
女性
老人
饮食
症状
检查
问答
体检
急救
护理
健康
温馨提示
进入夏季是中暑、热中风、肩周炎、水中毒、肠炎等疾病的高发季节,同时也是腹泻、消化不良的高发季节,广大网民要高度重视做好这些疾病的预防,网民如出现低血压、休克、心律失常、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发热及全身不适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Copyright © 2000-2017 jiankang4.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电话: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