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健康资讯
医生资讯
健康问答
医院查找
疾病百科
天气
网站导航
瑶医对病症的认识
更新时间:2012-03-26 13:51:13

一、痧症

痧症是古代瑶族地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瑶乡千百年来盛行刮痧挑痧疗法。痧症,又名发痧、痧气、痧麻等。以全身胀累、头昏脑胀、胸腹烦闷、恶心、倦怠无力、胸背部透发痧点,甚则昏迷、四肢厥冷、或吐或泻、或寒或热、或胀或痛、或唇甲青紫为临床特征。

痧症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夏秋季节为多见。本病多由体弱气虚者,感受病气、霉气、痧雾暑气等外邪或饮食不洁,内伤肠胃导致气机阻滞、血运不畅、升降失常、盈亏失衡而发病。在金秀、恭城、富川、巴马、都安、江华等瑶族地区,医生们将痧症分为上百种之多,涉及到内、外、妇、儿等各种疾患。如按发病缓急,可分为急痧症、慢痧症、变症发痧等;按症状轻重,可分为轻痧麻和重痧麻;按其兼证有哑痧、绞肠痧、痧麻夹色、标蛇痧等。按其性质有寒痧、热痧、暑痧、风痧、阴痧、阳痧等。内科的痧症有红头蛇痧、白头蛇痧、马鬃痧、羊毛痧、黑毛痧、红毛痧、痧麻夹色、箭痧、痧麻、泥鳅痧、蝴蝶痧、翻筋痧、七星痧、红梅痧、电光痧、红头痧、绞肠痧、穿心痧、半边痧、蚂蟥痧、临时痧、标邪痧、太阳痧、条痧、黑铁痧、大肠痧、小肠痧、子午痧、尸厥痧、中雾气痧、五紧痧、天泡痧、天顶痧、吊脚痧、明痧、水鼓痧、母猪痧、玉门痧、白腺痧、吐痧、羊舌痧、羊筋痧、老鼠痧、血沫痧、血流痧、血痧、夹梅痧、夹惊痧、肚胀痧、肝翻痧、角弓痧、足麻痧、身重痧、兔子痧、刺毛痧、青筋痧、流痧、风痧、穿骨痧、穿胸痧、穿隔痧、红珠痧、气鼓痧、海青痧、羔羊痧、偏枯痧、枝黄痧、紫疱痧、脱阳痧、蛇舌痧、阴痧、喉痧、寒痧、闷痧、腕疼痧、蛔结痧、阳痧、黑珠痧、黑物痧、伤寒兼痧、黑齿痧、晕痧、暑痧、暗痧、脑后痧、蚁痧、针腰痧、泻痧、锁经痧、额风痧、蟹眼痧、颠折痧、类磨痧、缠喉痧、鹤顶痧、烂肠痧、铁痧。痧症不是某一种病的专称,由于病症非一,所以治疗也就各异。痧症如若治疗不当,每易变生他病,故瑶族民族间有“病从痧起”之说。

关于痧症,一些古典医籍中屡有记载。如元?危亦林所撰《世医得效方》是较早收录痧症病名的著作。《世医得效方?卷二》:“发壮热、手足指末微厥,或腹痛烦乱,须臾能杀人。先浓煎艾汤试之,如吐即是。”书中还介绍了用苎麻刮痧法以及委中放血治疗法、盐汤探吐法等。《张氏医通》中将痧症亦称作“沙”症。最早的痧病专书,当属清?郭志邃的《痧胀玉衡》一书,作者鉴于痧胀病症发病多,传变快,治不对症,命在须臾,于是搜求前人有关学术经验,总其大纲,撮其要领,分痧胀发蒙、痧胀要语、痧胀脉法、痧胀治例、痧胀备用方等,是一部较为系统的痧症专著。《痧证全书?卷中》有“血沫痧,胀闷废食……”、“羊毛痧,腹胀连背心或腰胯如芒刺痛……”、“羊筋痧,腹胀混身板痛……”等病症之记载,此外还有红痧、冷痧、闷痧、烂喉丹痧、盘肠痧、搅肠痧、斑痧、落云痧、暑痧、黑痧、寒痧、呃逆痧、痧痢、痧疹、暗痧等,说明了痧病并非一个单种病,而是诸多病之总称,只不过其病因总由痧气引发罢了。中医学亦认为,痧症引起各种疾病时又可分阴阳之不同,痧分阴阳以症状及感邪不同而名。《时病论?卷四》云“阳痧,腹痛肢暖”,即热痧,又称温痧,指因痧毒蕴结,入于脾胃所致痧症兼见腹痛、手足温暖等症;“阴痧,腹痛肢冷”,即冷痧,又称寒痧,指因痧毒之气入肺胃,复感寒邪所致突发潮热,怕寒喜热,肢冷腹痛,指尖微冷等病症。

随着时间的推移,痧症的外延逐步有所扩大,总括起来有以下四种:

(1)热性疫病:即指由于夏秋二季因感触秽浊不正之气(痧气)所致腹痛、吐泻一类的病症。表现为先发吐泻后见腹痛者,从秽气痧发者多;先心腹绞痛而后见吐泻者,从暑气痧发者多;心昏闷,痧涎胶结者,从伤暑伏热痧发者多;遍身肿胀、闷痛能忍,四肢下举,舌强不言者,从寒气郁为火毒痧发者多,相当于现代医学急性食物中毒、胃肠型感冒、中毒性菌痢等,有一定的传染性。故《急救痧症全集》卷上有“痧者,厉气也”,又称痧疫、痧秽、痧痢、痧胀等。

  • 中医保健
  • 中医特色
  • 中医药常识
  • 中医诊疗
  • 药膳医疗
  • 中医美容
  • 中医减肥
  • 中医养生
  • 望闻问切
  • 推拿按摩
  • 针灸
  • 拔罐
  • 特色疗法
  • 气功
  • 刮痧
  • 足疗
  • 认识中药
  • 中药煎煮
  • 用药禁忌
  • 中药炮制
  • 中药方剂
  • 中医术语
  • 中医文化
  • 民族医学
  • 中医内科
  • 中医妇科
  • 中医外科
  • 肿瘤科
健康导航
疾病
医生
中医
男性
孕育
资讯
美容
减肥
医院
女性
老人
饮食
症状
检查
问答
体检
急救
护理
健康
温馨提示
进入夏季是中暑、热中风、肩周炎、水中毒、肠炎等疾病的高发季节,同时也是腹泻、消化不良的高发季节,广大网民要高度重视做好这些疾病的预防,网民如出现低血压、休克、心律失常、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发热及全身不适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Copyright © 2000-2017 jiankang4.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电话: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