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健康资讯
医生资讯
健康问答
医院查找
疾病百科
天气
网站导航
附子的概况
更新时间:2012-03-27 14:03:30

附子分为盐、黑、白,钉角、透明,显筋脉,

口尝麻舌毒性剧,救逆散寒温肾阳;

[来源] 为毛蓖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的子根的加工品。

[产地] 产四川、陕西等省,以四川产量最大,质量较优.故有川附子名。

[采收] 夏至到小暑之间采挖,摘取乌头旁的子根,除去泥土、须根,习称“泥附子”,加工成下列品种:

盐附子 选择个大,均匀的泥附子洗净,浸入胆巴(即盐卤)和食盐的混合液中,(鲜附子100公斤,用盐卤40公斤,食盐25公斤,加水60公斤)。每日取出晾晒,并逐渐延长晾晒时间,直到附子表面出现大量结晶盐粒(盐霜),体质变硬为止。

黑顺片 选择中等大的泥附子洗净,浸入胆巴溶液(附子100公斤,用盐卤40公斤,清水30公斤)中数日,连同浸液煮至透心,捞出,水漂,纵切成0.5cm的厚片。再用水浸漂,取出用调色剂(附于100公斤,用黄糖20公斤、莱油5公斤熬煎而成)使染成浓茶色,取出,蒸至现油面光泽,口尝不麻舌时,炕半干后再晒干,或继续烘干。

白附片 选择大小均匀的泥附子洗净,浸入胆巴溶液(配方同黑顺片)中数日,并与浸液共煮至透心,捞出剥去外皮,纵切成约0.3cm厚片,用水浸漂至口尝不麻舌时,取出蒸熟,晒至半干,以硫黄熏白后再晒干。

[药材形性] 盐附子 呈圆锥形,长4—7cm,直径3--5cm。表面灰黑色,粗糙,披满盐霜。顶端宽大,中央有凹陷的芽痕,周围的突起有支根(俗称钉角)或支根痕。质重而坚硬 横切面灰褐色,可见充满盐霜的小裂隙及多角形形成层环纹。气微,味酸而麻辣。

以个人、坚实、灰黑色、表面起盐霜者为佳。

黑顺片 又名黑附片、为纵切片,上宽下窄,周边略翘,长1.7cm~5cm,宽0.9—3cm,厚O.2—O.5cm。外皮黑褐色,切面暗黄色,油润光泽,半透明状,并有纵向筋脉(导管),质坚而脆,断而角质样。气微,味淡。

以片大、均匀,表面油润光泽者为佳,

白附片:又名明附片。形状、气味与黑顺片相同,唯无外皮,全体黄白色,半透明状,厚O.3cm。

[炮制] 淡附片 取盐附子用清水浸漂,每日换水2--3次,至盐分漂尽,与甘草、黑豆(盐附子100公斤,用甘草5公斤,黑豆10公斤)加水共煮透心,至切开后口尝无麻舌感时取出,去甘草、黑豆,刮去皮,切薄片,晒干。

炮附片 取盐附于洗净,清水浸泡一夜,除去皮脐,切片,再加水浸至口尝稍有麻辣感为度,取出,用姜汤浸1--3天,然后蒸熟,再焙至七成干,放入锅内用武火炒至烟起,微鼓裂为度,取出放凉。

黑顺片、白附片为产地加工好的成品,一般可直接入药。但进货后如口尝仍有麻辣感,则须按上法用黑豆,甘草复制处理,方可入药。

附子是大毒之品,经过认真炮制,可降低乌头生物碱毒性,提高强心、镇痛、抗炎等药理作用:

[成分] 同“川乌”。

[性味、归经] 辛甘大热.有毒,入心、肾,脾经。

[功用] 回阳救逆,补火助阳,逐风寒湿邪。用于亡阳虚脱,四肢厥冷,阳痿尿频;脾阳不振,脘腹冷痛吐泻;阳虚水肿;风寒湿痹,周身骨节疼痛及阳虚外感等症。

[处方名] 热附于 熟附片 制附子 制附片 炮附子 淡附片 生附子

[用法、用量] 煎服3—-12克;外用适量。

[保贮] 盐附子置阴凉干燥处,密封保存;各种附片用木箱装,置干燥处,防潮。

[注意] 1、作煎剂应先煎30--60分钟,以减毒。

2、本品若炮制、煎法不当或用量过大,可引起中毒,其中毒症状为先有唇,舌、手、足麻,恶心,继之运动不灵,呕吐、心慌,面白,心跳慢弱,血压下降,呼吸缓慢,乔咽困难,言语障碍,呼吸中枢抑制,严重则突然死亡。处理:1—2%鞣酸洗胃,服活性炭,静脉注射葡萄糖盐水,呼吸中枢抑制时,使用尼可刹米等呼吸兴奋剂,心跳缓慢而弱可皮下注射阿托品,中药可用甘草15克、黄连3克、犀角1.5克煎服,有解附子中毒作用。

3、孕妇禁用。不宜与半夏、瓜蒌、贝母、白芨同用。

4、贮藏期应严格防止受热吸潮,不要与其他药材混装。

按: 1、盐附子与川乌药材性状相似,均呈圆锥形,外表有“钉角”。其不同点是川乌外表棕褐色,皱缩不平,不披盐霜,横切面灰白,粉质,昧辛辣而麻舌;而盐附子外披满盐霜.味咸而麻辣,可资鉴别。

2、产地加工的附片种类较多,除正文所述三种外,常见的尚有黄附片(加工方法与黑顺片略同,但为横切片,凋色剂用甘草,红花、生姜、去油牙皂加水熬煎而成。封附片,刨附片。(均为纵切片)等!

  • 中医保健
  • 中医特色
  • 中医药常识
  • 中医诊疗
  • 药膳医疗
  • 中医美容
  • 中医减肥
  • 中医养生
  • 望闻问切
  • 推拿按摩
  • 针灸
  • 拔罐
  • 特色疗法
  • 气功
  • 刮痧
  • 足疗
  • 认识中药
  • 中药煎煮
  • 用药禁忌
  • 中药炮制
  • 中药方剂
  • 中医术语
  • 中医文化
  • 民族医学
  • 中医内科
  • 中医妇科
  • 中医外科
  • 肿瘤科
健康导航
疾病
医生
中医
男性
孕育
资讯
美容
减肥
医院
女性
老人
饮食
症状
检查
问答
体检
急救
护理
健康
温馨提示
进入夏季是中暑、热中风、肩周炎、水中毒、肠炎等疾病的高发季节,同时也是腹泻、消化不良的高发季节,广大网民要高度重视做好这些疾病的预防,网民如出现低血压、休克、心律失常、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发热及全身不适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Copyright © 2000-2017 jiankang4.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电话: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