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健康资讯
医生资讯
健康问答
医院查找
疾病百科
天气
网站导航
胰腺癌的病理和分型
更新时间:2012-03-27 18:48:46

一、胰腺癌的病因病机

(一)胰腺癌的病因

胰腺癌的病因尚不清楚,但目前公认吸烟是危险的的致病因素,吸烟者发生胰腺癌的相对危险是非吸烟者的1.5倍。一些化学物质可能也有致癌作用,接触化学物质多的人发病机会似乎较常人为多。长期大量饮咖啡、患有胆石症、肝硬化、糖尿病、饮酒以及慢性胰腺炎等均与胰腺癌的发生有一定关系。

(二)胰腺癌的病机

本病病位在脾,凡外感六淫、内伤七情、饮食不节等因素,均可伤脾生积成癌。

1、外感湿毒 湿气通于脾,脾性恶湿,职司运化。外感湿毒,损伤脾气,脾运失司,水湿不化,郁而化热,湿热内蕴,热毒结瘤。

2、内伤忧思 脾居中州,为气机升降之枢纽。内伤忧思,抑郁伤脾,脾气郁结,升降失常,水津不运,血行不畅,津停为痰,血停而瘀,痰血阻脾,结聚成瘤。

3、饮食失宜 饮食不节,内伤酒食,伤脾损胃,聚湿生痰,痰湿瘀血结聚于脾,日久不散,酿生癌瘤。 西医学认为,胰腺癌与其他脏器的癌症一样,发病原因不明。但从多数资普表明,本病与吸烟有关,吸烟者的发病率两倍于非吸烟者;而且在进食高动物脂肪及蛋白、含亚硝酸盐类食物以及接触某些化学物质等的人群中发病率高;在有吸烟或饮咖啡嗜好的人群较无嗜好者多;幼年型糖尿病患者合并胰腺癌者较非糖尿病者高2倍。胰腺癌和慢性复发性胰腺炎的关系,目前难以确定是否有直接的因果关系。胰结石并发胰腺癌比一般的发生率高,认为胰腺结石是由于机械性的刺激使胰管粘膜上皮增生,与上皮化生有关。

二、胰腺癌的分型

根据胰腺癌发生部位,可分为胰头癌、胰体癌、胰尾癌及全胰癌。

1、胰头癌 胰腺癌的头部包括乳头和胆管下端,所以有胰头癌、乳头癌、壶腹部癌和胆管下端癌等名称的区别。据统计,胰腺癌发生于胰头者约60%~70%,平均大小为4.2~5.0cm。可压迫胆总管而致进行性阻塞性黄疸,胆囊和肝脏肿大;如癌肿浸润胆总管或壶腹部发生糜烂,可引起急性和慢性出血;可以因为淤胆而出现肝脏肿大。多数有进行性黄疸,体重下降,上腹痛或胀满不适,疼痛多位于上腹部或偏右,可向肩部放射。

2、胰体、胰尾癌 胰体部、尾部之间的界线不可能清楚地划分,故统称为胰体尾癌。胰腺癌发生于胰体、尾者仅占30%。胰体尾癌可破坏胰岛组织而产生糖尿病,且可伴有周围静脉血栓形成而引起脾大、门静脉高压等症,可能是由于肿瘤分泌某种物质促使血液凝固所致。胰体、尾癌发生转移较胰头癌为早,多见而广泛,可转移至局部淋巴结、肝、腹膜和肺。

3、全胰腺癌 又称胰广泛癌,可由胰头、胰体、胰尾癌进一步发展而来,也可发病初期即为弥漫性。约占胰腺癌的10%。

三、胰腺癌的转移

胰腺癌由于被膜很薄,除先转移至腹膜后、胰腺周围的淋巴结外,因肿瘤位置不同而转移的区域亦不同。胰头癌常转移幽门下及肠系膜上动脉周围淋巴结,胰体尾癌则先转移至脾门淋巴结,肝门淋巴结也并非少见。最后可广泛转移至腹腔动脉周围、胃大弯和胃小弯及腹主动脉周围淋巴结,还可转移到纵隔及锁骨上淋巴结。北京协和医院将胰头癌的淋巴结转移分为3级:一级指转移到胰头包膜附近的淋巴结;二级指转移到远离胰头部的腹腔淋巴结,如胃大弯、小弯、脾门、肝门、胰尾处,胰体上下,小肠系膜、结肠系膜、腹主动脉旁等处的淋巴结;三级指转移到锁骨上等远隔部位的淋巴结。

1、血行转移 多经门静脉至肝脏再转移至肺,最终可转移至骨、肾、脑、肾上腺及皮下组织等周身多数器官。

2、直接浸润转移 最常波及邻近器官。胰头癌易侵及总胆管下端、门静脉、十二指肠以及横结肠;胰体尾癌可侵犯脾静脉,导致门静脉塞而发生门静脉高压症;胰腺被膜受侵后,癌细胞脱落可造成腹腔内种植转移。

3、沿神经周围转移 以胰体癌多见。由于其侵及腹腔神经丛后,沿腹膜后神经周围的淋巴管转移(实际上是淋巴转移的一种特殊方式),从而导致顽固的后背疼痛。

  • 中医保健
  • 中医特色
  • 中医药常识
  • 中医诊疗
  • 药膳医疗
  • 中医美容
  • 中医减肥
  • 中医养生
  • 望闻问切
  • 推拿按摩
  • 针灸
  • 拔罐
  • 特色疗法
  • 气功
  • 刮痧
  • 足疗
  • 认识中药
  • 中药煎煮
  • 用药禁忌
  • 中药炮制
  • 中药方剂
  • 中医术语
  • 中医文化
  • 民族医学
  • 中医内科
  • 中医妇科
  • 中医外科
  • 肿瘤科
健康导航
疾病
医生
中医
男性
孕育
资讯
美容
减肥
医院
女性
老人
饮食
症状
检查
问答
体检
急救
护理
健康
温馨提示
进入夏季是中暑、热中风、肩周炎、水中毒、肠炎等疾病的高发季节,同时也是腹泻、消化不良的高发季节,广大网民要高度重视做好这些疾病的预防,网民如出现低血压、休克、心律失常、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发热及全身不适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Copyright © 2000-2017 jiankang4.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电话: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