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健康资讯
医生资讯
健康问答
医院查找
疾病百科
天气
网站导航
肾癌
更新时间:2012-03-27 18:49:01

肾癌又称肾细胞癌,起源于肾小管上皮细胞,可发生于肾实质的任何部位,但以上、下级为多见,少数侵及全肾;左、右肾发病机会均等,双侧病变占1%~2%。

巨检:肿瘤外观为不规则圆形或椭圆形肿块,有一层纤维包摸;血供丰富,血管怒张,有充血及出血区。肿瘤的颜色与血管多少、癌细胞内脂质含量以及出血、坏死等因素有关,一般说来,生长活跃区为白色,透明细胞呈黄色,颗料细胞或未分化细胞呈灰白色。暗红色或红色部位分别为陈旧或新鲜出血区,常有囊性变、中心坏死、血肿或不规则钙化灶。

显微镜检查:癌细胞类型主要为透明细胞癌、颗粒细胞癌和未分化癌等,其中以透明细胞癌为常见。透明细胞癌体积大,边缘清晰,呈多角形,核小而均匀、染色深;细胞质量多呈透明色。细胞常排列成片状、乳头状或管状。颗粒细胞呈圆形、多边形或不规则形态,暗色;细胞质内充满细小的颗粒,胞质量少;核略深染。还有一种恶性程度更高的肾癌,其细胞呈梭形,核较大或大少不一,有较多的核分裂象,呈肉瘤样结构,称为未分化癌。

病理

肾癌来自肾小管上皮,生长速度一般较慢,但有时可很快,绝大多数有一层纤维包膜包裹,可生长于肾实质的任何部位。质硬,表面血管大多呈扩张。发现时体积大小不一。大多是单个的,少数有多个的。肿瘤可侵入肾实质,也可浸润肾包膜并穿入肾周围脂肪。其切面大多呈淡黄色或橘黄色,生长速度较快的区域呈白色,有出血的区域呈暗红色,含脂质较多的部分呈金黄色并发亮。较大的肿瘤常可见到有坏死区,坏死组织液化后质地呈囊状。有时肿瘤中有血肿。少数肿瘤可见到有不规则散在的钙化区。钙化的是否存在与肿瘤的恶性程度无关。

在显微镜下构成肾癌的主要细胞是透明细胞。这些细胞的核小而染色很深。胞浆透明含有丰富的脂质和糖原。另一类是颗粒细胞(又称暗细胞),这种细胞的胞浆充满细小的颗粒。80%左右的肿瘤组织由透明细胞或透明细胞和颗粒细胞混合组成。一般认为如颗粒细胞比较活跃,其恶性程度就较透明细胞为高。有时肾癌细胞可形成乳头状,称为乳头状腺癌,细胞核染色较深但分裂相不多,这种肾癌较易出血。此外还可有恶性程度很高的未分化癌。细胞呈梭形,核较大,分裂相很多,呈肉瘤样结构。

肾癌可通过原发肿瘤逐步向邻近组织和器官侵犯而播散,也可通过淋巴管或静脉向外转移。

低度恶性的肿瘤常保持完整的包膜,虽然体积巨大,仍可没有转移。恶性较高的肾癌,虽肉眼看来肿瘤包膜完整,但在显微镜下癌细胞往往已浸润和穿出包膜,随着肿瘤的长大而侵入肾周围脂肪。肾癌的继续向外发展可穿破肾周围筋膜而侵入邻近器官,其中较常见者为结肠。此外,尚可侵入肝、脾、胰腺、肾上腺及横膈等。向内侵入肾盂后常发生血尿,在肾盂造影图上的表现类似肾盂肿瘤。

据统计,有25%左右的肾癌都有淋巴结转移,主要是肾蒂、主动脉及下腔静脉周围的淋巴结(区域淋巴结)。

肾癌有向静脉侵入的倾向。在静脉(肾内静脉、肾静脉及下腔静脉)内形成癌栓,并可通过静脉向远处转移。肾癌的转移可早可晚。少数恶性很高的肾癌在原发肿瘤体积还很小或还没有被发现时已有远处转移。也有些病例在肾癌切除多年之后可出现转移。

Bennington和Kradjian报道在523例有转移的患者中,55%有肺转移,33%有淋巴结转移,33%有肝转移,32%有骨转移,19%有肾上腺转移,11%有对侧肾转移,5%有脑转移,5%有心脏转移。肿瘤直径达10~20cm者,多数已向外侵犯或转移。为了较准确地估计治疗肾癌的效果以及判断其预后,一般可依据手术结果的病理分期进行推测。过去都按Flocks和Kadesky的分期方法,后来Robson和同事们作了改进,分成下列4期:第I期:肿瘤局限于肾包膜之内,肾周围脂肪、肾静脉及区域淋巴结未受侵犯。第Ⅱ期:肿瘤已侵入肾周围脂肪,但尚局限于肾周围筋膜之内,肾静脉及区域淋巴结未受侵犯。第Ⅲ期:肿瘤已向区域淋巴结转移。肾周围脂肪、肾静脉及下腔静脉已有或尚未受到侵犯。第Ⅳ期:肿瘤已侵及邻近器官(肾上腺除外)或已有远处转移。

临床表现

肾癌患者的主诉和临床表现多变,容易误诊为其他疾病。肾位置隐蔽,与外界主要的联系是尿,因此血尿是发现肾癌最常见的病状,但血尿的出现必须在肿瘤侵入肾盂后方有可能,因此已不是早期病状。多年来,把血尿、疼痛和肿块称为肾癌的“三联征”,大多数病人就诊时已具有1个~2个病状,三联征俱全者占10%左右,很少有可能治愈。

1.血尿:血尿常为无痛性间歇发作肉眼可见全程血尿,间歇期随病变发展而缩短。肾癌出血多时可能伴肾绞痛,常因血块通过输尿管引起。肾癌血尿的血块可能因通过输尿管形成条状。血尿的程度与肾癌体积大小无关。肾癌有时可表现为持久的镜下血尿。

2.腰痛:腰痛为肾癌另一常见症状,多数为钝痛,局限在腰部,疼痛常因肿块增长充胀肾包膜引起,血块通过输尿管亦可引起腰痛已如前述。肿瘤侵犯周围脏器和腰肌时疼痛较重且为持续性。

3.肿块:肿块亦为常见症状,大约1/3~1/4肾癌患者就诊时可发现肿大的肾脏。肾脏位置较隐蔽,肾癌在达到相当大体积以前肿块很难发现。一般腹部摸到肿块已是晚期症状。

4.疼痛:疼痛约见于50%的病例,亦是晚期症状,系肾包膜或肾盂为逐渐长大的肿瘤所牵扯,或由于肿瘤侵犯压迫腹后壁结缔组织、肌肉、腰椎或腰神经所致的患侧腰部持久性疼痛。

5.其他症状:不明原因的发热,或刚发觉时已转移,有乏力、体重减轻、食欲不振、贫血、咳嗽和咳血等肺部症状。另外,肾腺癌的作用是由肿瘤内分泌活动而引起的,包括红细胞增多症、高血压、低血压、高钙血症,发热综合症。虽然这些全身性、中毒性和内分泌的作用是非特殊性的,但约30%的病人首先有许多混合的表现。因而是有价值的线索,这种发现考虑为肿瘤的系统作用

诊断检查

肾癌的诊断大多并不困难,依据病史、肾盂造影及超声检查一般就可得到初步诊断。诊断有困难者可应用CT检查、动脉造影及囊肿穿刺检查等方法在手术前明确病变的性质。

(一)临床表现

肾癌的初步诊断首先依据临床表现。具有典型的血尿、腰痛、肿块等症状的患者,诊断并不困难,但这类肿瘤往往已属晚期。有些患者的临床表现很不典型,症状不在泌尿系统,并有少数病员,转移性癌的症状可早于肾癌本身的症状,这样诊断就比较困难。天津医学院报道50例肾癌中,有些病员单纯出现肾外表现,而无血尿、肿块、腰痛三大症状。有发热2例、贫血3例、胃肠功能紊乱1例、左锁骨上淋巴结转移1例。并指出不少患者肾外表现出现在三大症状之前,是肾癌的早期信号。应提高警惕,追寻发热、贫血、肝功能障碍、红细胞增多症,高血压、高血钙等肾外表现的原因。

血尿是肾癌最常见的症状。肾癌引起的血尿大多是无痛性全血尿,一般都间歇出现。出血不多时尿液呈浓茶样或暗红色,出血量多时尿液呈鲜红色。尿常规样查,主要是红细胞增多,蛋白与白细胞均不多。

(二)化验检查

尿常规检查完全正常者也不能除外肾癌。北京首都医院在资料较全的64例肾癌中有28例尿常规检查完全正常。除非肾癌已侵入肾盂,尿细胞学检查对肾癌的诊断价值不大。因其阳性率不高。红细胞沉降率、尿乳酸脱氢酶、血清碱性磷酸酶、血清C-蛋白反应等测定,虽在肾癌患者多数均有升高或呈阳性,但都是非特异性检查,对肾癌诊断价值不大。

(三)X线检查

X线检查是肾癌初步诊断的一项主要依据。绝大多数肾癌在肾盂造影片上可见到占位性病变,只有极少数体积很小或靠近肾包膜没有使肾盂肾盏受压变形的肿瘤不能显示。Skinner等观察,在有血尿等症状的肾占位性病变中,肾癌是最常见的病因;而在940例无症状的肾占位性病变中,肾癌仅占2%,其他恶性肿瘤占3%,大多数为肾囊肿。

清晰的尿路平片能显示肾脏的轮廓,患肾常显示一部分边缘向外凸出或整个肾外形增大。在观察肾外形时,注意与先天性分叶肾的区别。少数肾癌在平片上显示钙化阴影。有一部分肾结核和罕见的畸胎瘤、包囊虫病及动脉瘤等也可有钙化。

静脉肾盂造影或逆行肾盂造影是诊断肾肿瘤的基本方法。凡肾盂造影片上发现或疑有占位性病变时就需作进一步检查以明确是否有占位性病变及病变的性质。绝大多数患者在手术前应用超声或/和CT等检查都能获得准确的诊断。

肾脏肿瘤(包括肾实质及肾盂肿瘤)在肾盂造影片上的阳性率很高。据上海的统计,398例行静脉肾盂造影者,394例阳性(占98.99%),4例阴性(占L01%)。行逆行肾盂造影者109例,108例阳性(占99.08%),1例阴性(占0.92%)。当然,在这组病例中可能有少数体积很小或靠近肾外缘的肿瘤被遗漏。

在肾盂造影片上常可见到肾盂和/或肾盏受压现象,肾盏变形、拉长,肾盏间距离扩大,一个或一组肾盏缺如。当肾盂被完全阻塞时(往往是巨大肿瘤),患肾功能丧失,在静脉肾盂造影片上不显影。这种病例可行逆行肾盂造影或超声检查。当肿瘤很小,直径小于2cm或位置靠近肾边缘时,在肾盂造影片上肾盂肾盏可无明显变形。在这种情况可作不同体位(斜位、侧位)的逆行肾盂造影、超声或CT检查,也可行肾实质断层造影、肾动脉造影等检查。

偶尔有少数肿瘤在引起肾盂肾盏受压变形之前凸向肾盂,在肾盂造影片上显示充盈缺损,疑似肾盂肿瘤。

肾动脉造影可区别肾占位性病变的性质(囊肿、恶性及良性肿瘤)。如系囊肿则血管都被推移到占位性病变的周围,在实质相中呈圆形透亮的无造影剂区。恶性肿瘤内大多血管较丰富,血管粗细不均,造影剂常自肿瘤血管中渗出,在癌组织中形成深浅不均的阴影(血窦和血池)。有时在恶性肿瘤内可见到动脉瘤或/和动静脉瘦。多数良性肿瘤内血管很少且无上述粗细不均的肿瘤血管及造影剂外渗等现象。有少数肾癌,肿瘤内血管非常稀少或完全缺如,在动脉造影片上类似良性肿瘤。肾癌中心坏死液化、肾囊肿内并发肿瘤以及多房性囊肿等病变用动脉造影、CT和超声检查不易鉴别,用囊肿穿刺检查可明确病变的性质。

CT(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检查对诊断肾占位性病变的灵敏度很高,是一种无损伤性检查,目前已成为诊断肾肿瘤的主要方法。CT可提供以下资料:①能清晰地显示直径1cm以上的肾占位性病变的部位、大小及形态,灵敏度超过肾盂造影、肾实质断层造影、超声检查及动脉造影。②对肾占位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也较准确,因CT能测定占位性病变的衰减值(即密度),并可观察在静脉注射造影剂后占位性病变及其周围组织阴影有无增强。如为单纯性囊肿,衰减值一般很低(-10~+20H)。在注射造影剂后,病变本身及其周围组织的阴影均不增强。如囊肿内并发肿瘤或肾癌坏死液化,则衰减值较高(+10~+40H),提示内容物含血及碎屑或坏死组织。静脉注射造影剂后虽病变的阴影可无增强,但周围组织的阴影都有增强,特别在注射大剂量造影剂后。上述CT检查的一些特征已足以将单纯性囊肿与其他囊性病变相鉴别。如系实质性肿瘤,衰减值都在+40H以上,注射造影剂后病变本身及其周围组织的阴影都有增强。③可显示肾蒂周围及腹膜后淋巴结是否肿大(转移)。④明确肾癌有无侵入邻近器官,肾静脉及下腔静脉内有无癌栓以及肝脾有无转移。对肾癌的分期帮助很大。这种检查患者所受的放射量不大,与钡剂灌肠相似。检查时不一定须注射造影剂,可应用于对碘有过敏的病人。

腹膜后充气造影能较好地显示肾脏外形以观察有无占位性病变。过去在没有超声及CT等条件时作这种检查。

下腔静脉及选择性肾静脉造影可显示下腔静脉或肾静脉内有无癌栓及下腔静脉是否受到肿瘤的压迫。因这类检查是有损害性的且提供的资料不多,故很少应用。

胸片应列为常规检查之一,因肺部是肾癌最常发生转移之处。

(四)超声检查

这是一种无损害性检查,有很大的诊断价值。此法常在肾盂造影片上发现或疑有肾占位性病变时进行。有时作为肾脏的一种常规检查方法。此法能探测肾内有无占位性病变,及依据回声的高低、回声是否衰减和是否均匀以及病变内壁是否光滑而准确地区分单纯性囊肿和实质性肿瘤。错构瘤在图像上常有特征性的回声,也可获得诊断。不均匀的回声提示肿瘤坏死、多房性囊肿、脓肿或血肿,应作CT或囊肿穿刺检查等进一步研究。这种检查也能显示肿瘤有无侵入邻近器官及肝脾有无转移,对肿瘤的分期有一定帮助。其缺点为图像没有CT清晰,不能清楚地显示区域淋巴结及腹膜后淋巴结有无肿大(转移)。

(五)囊肿穿刺检查

用大剂量造影剂作静脉肾盂造影,待肾盂肾盏显影后,用20号腰穿针在荧光屏(或CT)定位下进行囊肿穿刺。这项检查包括抽出液的肉眼观察、化学分析、细胞学检查、细菌培养及囊肿X线造影,在抽出一定量的液体后注入等量的造影剂和空气作囊肿造影,观察囊肿的内壁是否光滑,在囊肿感染、囊肿内并发肿瘤或肾癌坏死液化患者,抽出液的分析结果有蛋白及脂类增高。这一系列检查结果使囊性病变的性质可得到准确的诊断。

(六)穿刺活检 用22号细针在X线定位下进行。在针退出过程中注射无菌蒸馏水或在穿刺处立即作放疗(5Gy)可防止癌细胞的接种。

(七)放射性核素检查

治疗

肾癌的根治主要依靠手术。放疗和化疗不能使肿瘤彻底控制,一般可作为姑息治疗以减轻痛苦,延长生命,或作为手术前后的辅助治疗。内分泌治疗晚期肾癌可使少数患者的肿瘤部分退化。免疫治疗可能对肿瘤的发展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一)手术治疗

这是治愈肾癌的主要方法。治疗肾癌的原则,除切除患有肿瘤的肾脏以外,亦应切除肿瘤细胞可能蔓延到的周围组织,包括肾周围脂肪和筋膜、肾上腺、区域淋巴结和肾静脉及下腔静脉内的癌栓。应采用使手术野显露较好的切口,争取在分离肾脏以前先结扎肾蒂血管,以防止在手术分离时癌细胞的扩散及/或癌栓的转移。对肿瘤体积较小的第I期肾癌可采用第11肋间切口。肿瘤大或第Ⅱ、Ⅲ期肾癌应采用切除第10或第9肋骨的胸腹联合切口。据Beare和McDonald就488例肾癌的标本作了巨体和组织学检查,发现在343例(70%)的癌细胞已浸润肾包膜或到达肾周围脂肪。研究结果提示了扩大手术范围的价值。Foley根据上述病理检查结果在临床上将肾周围筋膜及筋膜囊内容物作整块切除,随访结果,疗效明显提高。上海第一医科大学报告行根治性肾切除术得到远期随访的21例获得很高的存活率。这显示根治性肾切除术在改变肾癌预后和提高疗效方面具有十分重要意义。据Robson等报告,在手术时发现肾静脉内有癌栓的13例中,6例经取出癌栓后生存5~7年以上、上海第一医学院有2例在肾静脉内癌栓取出后随访10年以上仍生存。

淋巴结的转移使肾癌患者的存活率显著下降,但对淋巴结清除术的价值以及清除的范围还没有统一的意见。有些患者在早期即有血行转移,且肾癌的淋巴引流非常丰富,其引流的方向有时不按正常的途径,因此明显地影响着淋巴结清除术的疗效。由于上述的原因,Dekernion主张进行有限的单侧淋巴结清除术,使局限的早期淋巴结转移患者得到治愈的机会,并作为肾癌分期的依据。他认为在没有明确这种手术之前不宜行广泛的腹膜后淋巴结清除术。他的单侧清除范围是下自肠系膜下动脉起始水平开始,上至结扎切断肾上腺血管为止。只清除主动脉(下腔静脉)前面及外侧的淋巴脂肪组织,而大血管之间及背侧的组织不予清除,腰动脉不予结扎。有人主张对第Ⅱ、Ⅲ期肿瘤,清除范围扩大至横膈以下至主动脉分叉水平的大血管周围淋巴结。

对于巨大肿瘤在手术前行肾动脉栓塞或体外放疗,可使肿瘤体积缩小、曲张的静脉萎缩,以降低手术难度和减少术中出血。有人主张在术前常规地行肾动脉栓塞,1周后行根治性肾切除术,以提高循环中抗肿瘤特异性抗体浓度,术后常规地应用安宫黄体酮(400mg,肌注,每周2次)以提高疗效。

孤立肾肾癌可在原位将肾脏降温后切除肿瘤。如肿瘤位于肾中央或肿瘤体积巨大,估计在原位手术有困难,可在体外降温后彻底切除肿瘤,然后将肾脏移植于髂窝。双侧肾癌,如未发现远处转移,可依据两肾情况,双侧都行部分肾切除术,或将较大一侧行根治性肾切除术,较小一侧行部分肾切除术。术后用内分泌治疗(安宫黄体酮)、免疫疗法及化疗。

原发性肾癌已侵入邻近器官的第Ⅳ期肿瘤预后极差,如患者情况许可,应争取将原发肿瘤连同邻近受侵的器官和组织一并切除,术后辅以化疗及免疫疗法。有极少数病人能够幸存。如术前局部已有广泛浸润,可用体外放疗或肾动脉栓塞使肿瘤缩小后再行手术。

已有远处转移的肾癌,除下列情况外一般不宜行姑息性肾切除术。①原发肿瘤发生大量血尿、疼痛、高血压、肝功能障碍等严重症状,用内科治疗不能缓解者;②转移数目很少,估计可用手术全部切除者;③只有骨骼转移者是手术的相对指征,因患肾行姑息性切除后,1年存活率高达36%。

(二)放射治疗 肾癌对放疗不甚敏感,因此长期以来未被用作治疗的主要方法。但这种方法已被广泛地应用于手术前或手术后的辅助治疗,以及对转移性肾癌缓解疼痛等症状的处理。这种疗法所起的作用,即能否提高病员的存活率、降低复发率,目前尚无定论。肾癌的放疗适应证如下:①恶性程度较高或第Ⅱ、Ⅲ期肿瘤,可用术后放疗作为辅助治疗;②原发肿瘤巨大或/和周围浸润固定或肿瘤血供丰富静脉怒张者,术前放疗可使肿瘤缩小,血管萎缩以增加切除率;③骨骼等转移性肾癌引起疼痛时,放疗可缓解症状;④不能手术的晚期病员,放疗可缓解血尿、疼痛等症状并延长生命。

(三)化学治疗 细胞毒药物治疗肾癌的效果很差,据Bloom综合文献上354例应用各种药物治疗结果,只有7.6%病例有暂时的客观疗效,稍有治疗价值的有环磷酰胺、6-巯基嘌呤、长春花碱、更生霉素及环己亚硝脲(CCNU)。在应用CCNU于26例中,5例有客观疗效。长春花碱治疗第Ⅳ期肾癌,有25%得到客观疗效。上海医科大学华山医院应用下列化疗方案对第Ⅳ期肾癌的客观疗效达到50%左右;氟尿嘧啶1500mg溶于1000ml5%葡萄糖水或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经10~12小时滴完。每天1次,5天为1个疗程。在第1天加用20mg丝裂霉素,由静脉缓慢推入。上述化疗每月1次。

(四)内分泌治疗 效果较差。口服安宫黄体酮,100mg1次,每日3次,或400mg肌注,每周2次,平均有15%患者发生部分退化。丙酸睾丸素的效果更差。以上资料都是第Ⅳ期病员应用的结果。因此,如在病程较早时期应用,例如作为切除原发性肿瘤手术后的辅助治疗,可能会减少发生转移的机会,提高治愈率。

(五)免疫治疗 肾癌是一种容易诱发免疫功能的肿瘤。采用免疫治疗可能对肿瘤的发展有一定抑制作用。

  • 中医保健
  • 中医特色
  • 中医药常识
  • 中医诊疗
  • 药膳医疗
  • 中医美容
  • 中医减肥
  • 中医养生
  • 望闻问切
  • 推拿按摩
  • 针灸
  • 拔罐
  • 特色疗法
  • 气功
  • 刮痧
  • 足疗
  • 认识中药
  • 中药煎煮
  • 用药禁忌
  • 中药炮制
  • 中药方剂
  • 中医术语
  • 中医文化
  • 民族医学
  • 中医内科
  • 中医妇科
  • 中医外科
  • 肿瘤科
健康导航
疾病
医生
中医
男性
孕育
资讯
美容
减肥
医院
女性
老人
饮食
症状
检查
问答
体检
急救
护理
健康
温馨提示
进入夏季是中暑、热中风、肩周炎、水中毒、肠炎等疾病的高发季节,同时也是腹泻、消化不良的高发季节,广大网民要高度重视做好这些疾病的预防,网民如出现低血压、休克、心律失常、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发热及全身不适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Copyright © 2000-2017 jiankang4.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电话: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