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健康资讯
医生资讯
健康问答
医院查找
疾病百科
天气
网站导航
进补看面相 面色太黑不能吃人参
更新时间:2012-12-02 01:08:57

每到春秋两季,到中医院煎补药的人就会多了起来。这些人多数不是因为生病体虚而进补,而是为了能够健康轻松地度过即将到来的酷暑严冬。有些人还会固定到某家中医院煎补药服用,每年时间一到,就像例行活动一样到医院报到。吃补,仿佛成了一种固定的生活习惯。

不管是那种药,只要是药物,就限定了只有在我们身体出现不舒服的症状时才能使用,即便是进补的药也一样。小病不断,老是感冒,或是没胃口,吃不下饭,或是上班上课打瞌睡,这些情形才需要进补。

一句有用的话也是补药

中医学的治疗原则是以热调寒,以凉散热,还包括安神解郁。这不仅仅是治疗最基本的道理,同时也是追求的终极目标。补药也必须从这个观点来思考才行。当身体功能呈现异常时,透过进补来抑制(泄)亢奋部位,或加强(补)虚弱部位,从而维持健康身体。

机器用久了也会故障,这时就需要上点油修理。同样的道理,人体也会因为各种先天或后天的因素变得衰弱,显露出身体的弱点,出现不舒服的症状。这时用药,才是补药。所以不管是什么药或是民间疗法,只要适合患者体质,能舒缓患者不舒服的症状,就是最适当的补药。因此,对于“补药”的定义就要扩大解释,也就是说,即便不是药材形式的补药,只要对人有用,即使一句话也能成为补药。

曾经有位求诊的家庭主妇经常感到疲倦,全身酸痛,虽然做过各种检查,却查不出具体原因。最后她找上我们这家中医院,要求开帖补药吃吃。根据她的自诉,只要一回到家就会觉得胸闷难受,全身乏力,只好经常躺在床上,什么事都没办法做。在我看来,这位女病人的外形像男人,个性又十分敏感。所以我问她是否有工作?没想到她未语泪先流。她说结婚前,她本来是个出色的补习班老师,但因为丈夫反对,无奈之下辞职,成为全职的家庭主妇。我在开药之前,觉得有必要先让她发现自己存在的价值。

不管是谁,唯有处在适合自己能力的位置或状态时,才能快乐,有意义地生活,也才不会生病。我向这位主妇详细说明病因时,也建议她不妨做些能听到别人喊她“老师”的事。没多久我就忘了这件事情,后来这位主妇又来到我们中医院。不同的是,这回她的气色看起来好多了。

“怎么回事?”我问她整个事情的始末。她告诉我,她目前在常去的教会里担任主日学校的老师。自从她开始专心外面的事情后,发现自己的能力再度受到肯定,心里一高兴,原本这里那里的病痛全都消失了。她开心笑着说,现在再也不会莫名疲倦了。由此可知,对这位太太来说,“最好有点事做”这一句话,就是补药。

如上所述,广义的“补药”可以包罗万象,但实际的“补药”种类也非常多。随着个人体质与状态,适合的补药成分也大不相同。十个人便有十种不同的补药,一百个人也会有一百种各自相异的补药。代表性的常用补药,包括人参,鹿茸,十全大补汤等等,但处方还是必须因人而异。鹿茸虽好,未必每个人都可以吃。

为了方便区分,一般将补药分为补气药,补血药,补阴药,补阳药等四大类。其中补气药与补阳药,补血药与补阴药可以视为同一组。补气药和补阳药是在阳气不足引起身体不适时所使用,主要症状是脸色苍白或眼神黯淡无光,不少肥胖者都有阳气不足而引起体虚的症状。应试生,中年发福的欧巴桑白天老是打瞌睡,时常感到全身无力,做任何事都没什么信心,胆小谨慎,体重虽然像吹气球般增加,却反而更没精神。这些现象全是因为阳气不足所引起,只要服用补气药或补阳药,身体的不适症状就会消失,不久就能回复健康。以人参为主的“四君子汤”是代表性的补气药或补阳药。

补血药或补阴药是阴血不足时所服用,常用在脸色发黑,身材瘦削的人身上。阴血不足,身体就会消瘦,越到下午就越发疲倦,无法提起精神。然而一到夜里,却精神振奋到无法入睡,日日受折磨。晚间有充足的睡眠才能成功造血,如果无法确实完成造血作用,身体当然会感到疲乏。上了年纪的人弯腰驼背,也是因为阴血不足所引起。以熟地黄为主的“四物汤”是代表性的补血药或补阴药。

由此可见,补药必须按照个人体质与症状来服用,要先经过专家的正确诊断与治疗。如果只靠自己一点浅薄的常识而草率用药,原本对身体有益的补药反而会变成毒药。广为人知的人参与鹿茸也是如此,如果不按照个人体质和症状服用的话,会引起很大的副作用,大大地危害到健康。

形象医学强调要按照长相来用药,对皮肤白皙,体质容易肥胖的人来说,人参是十分有效的补药。如果是肤色偏黑,身上没什么肉的人服用人参的话,反而不好,有时会喘不过气来,有时还会引发头痛,皮肤上可能出现红色斑点。人参若和其他几种中药材混合,副作用还不会太强,若是单独煎服,副作用会很强烈,使用必须更为谨慎。

鹿茸,一般对骨骼粗壮者十分有效。鹿茸原本就有让孩子根骨结实的作用,成人使用则可以补精益气,充盈骨髓。通常来说,骨骼粗壮的人都有过劳倾向,骨头很容易受到损伤。因此必须用心维护骨头健康,服用鹿茸就非常好。

相同的道理,再好的药也必须搭配体质服用才行。随便服用,可能导致不好的结果。对某个人有效的补药,对别人是否也能发挥作用?或许结果会恰恰相反,而这就是中医学的难处。

  • 中医保健
  • 中医特色
  • 中医药常识
  • 中医诊疗
  • 药膳医疗
  • 中医美容
  • 中医减肥
  • 中医养生
  • 望闻问切
  • 推拿按摩
  • 针灸
  • 拔罐
  • 特色疗法
  • 气功
  • 刮痧
  • 足疗
  • 认识中药
  • 中药煎煮
  • 用药禁忌
  • 中药炮制
  • 中药方剂
  • 中医术语
  • 中医文化
  • 民族医学
  • 中医内科
  • 中医妇科
  • 中医外科
  • 肿瘤科
健康导航
疾病
医生
中医
男性
孕育
资讯
美容
减肥
医院
女性
老人
饮食
症状
检查
问答
体检
急救
护理
健康
温馨提示
进入夏季是中暑、热中风、肩周炎、水中毒、肠炎等疾病的高发季节,同时也是腹泻、消化不良的高发季节,广大网民要高度重视做好这些疾病的预防,网民如出现低血压、休克、心律失常、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发热及全身不适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Copyright © 2000-2017 jiankang4.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电话: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