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健康资讯
医生资讯
健康问答
医院查找
疾病百科
天气
网站导航
中药药性理论研究进展 1/3
更新时间:2012-12-05 18:00:53

(一)中药药理研究方法学的发展

七十年代后期至八十年代以来,单味药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旺盛时期,研究中药达500种以上。按传统中药分类或现代分类进行了药理学筛选及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并发现了大批有效的中草药,如毛冬青、牡荆、满山红、山楂叶、穿心莲、四季青等,大大丰富了祖国医药学宝库,对单味药的研究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把复方研究及活性成分的研究紧密地联系起来。中药化学成分是治疗疾病的物质基础,近年来从250余种中草药中分离出很多有效成分。

中药(特别是复方)的药代动力学研究相当困难,有效成分明确的中药制剂,可以一种或几种主要有效成分或代表性成分进行研究,1949年以来先后对86种中草药成分进行了药代动力学研究,而有效成分不明或缺乏定量分析方法的中药制剂,则采用了(1)药理指标法,(2)药物体内积累法,(3)微生物指标法进行。

据初步统计约有114种单味药,77个复方和42种中草药注射剂报道有各种毒副反应或过敏反应。引起的因素有:药量过大、蓄积中毒、个体差异、过敏素质、配伍反应、制剂粗糙、炮制失宜等。目前,对各种中草药制剂必须按“新药审批办法”进行毒理学研究,正日益引起各有关方面的重视。

(二)药性理论研究进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集中反映中药理论研究的成就:1953年版仅收载少数中药,但基本是西药的形式和内容,没有中药的特色;1963年版分为一、二两部,一部以中药为主体,第一次收载中药的炮制工艺、品种,中药的性味、功能、主治、十八反、十九畏、妊娠药忌和部分服药禁忌;1977年版一部开始收载民族药,改变十八反、十九畏的称法,规定中药的毒剧药;1985年版第一次记载中药的归经。《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已经有了鲜明的中药特色。

1、归经、引经和升降浮沉的研究

关于归经的研究。六十年代初,开始进行实验探索。归经理论的研究,于八十年代才逐步开展。1984年全国第一次中药归经理论专题学术会议上提出了32篇论文,超过这以前归经论文总和的三倍。内容涉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中药归经理论研究的基本情况,归经、引经的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以及应用经验等。

有的提出以经络理论为基础的穴位半导全器件特性是归经现象的主要实质;有的通过对口服生大黄家兔体表及器官多种物理信息的计算机分析或冷光测定计算机处理,绘制各种“地形图”探索归经的实质,证明药物作用具有明显的区域性。

但也有部分学者认为,中药有效成分在体内的分布是归经的基础。有的曾以某些中药成分在脏器中选择性富集,作为归经的指证;有的则主张有效成分的选择性分布是归经的依据,而不完全取决于分布量的多少;有的认为药物所含微量元素及其配位化合物对组织器官的亲合、富集是归经的主要实质。

2、十八反、十九畏的药理研究

十八反、十九畏是特殊的药性理论,近年来从文献、临床到实验研究进行了大量的工作,这些中药配伍禁忌的药理正在从正常机体上的研究,转向深入到病态条件下的观察,许多的中兽医学临床和基础工作者参加十八反、十九畏的研究。取得了初步的进展。十八反的实验研究报告,累计已经超过50篇,也是药性理论实验研究中最多的。在十八反歌诀中,所有的相反的组成药物对都有两篇以上研究报告,甚至还有葱与蜂蜜、藜芦与党参,已超出传统十八反歌诀的范围。十九畏的研究比十八反要少一些。最为突出的是十八反的研究报告中,研究结论互不一致,没有一个组对是绝对的配伍禁忌,许多学者注意到,十八反实验研究的结果与制剂方法、种类、配伍比例、给药途径、动物种类、机体状况等有关,在没有深入研究之前,十八反还不能轻易否定。

  • 中医保健
  • 中医特色
  • 中医药常识
  • 中医诊疗
  • 药膳医疗
  • 中医美容
  • 中医减肥
  • 中医养生
  • 望闻问切
  • 推拿按摩
  • 针灸
  • 拔罐
  • 特色疗法
  • 气功
  • 刮痧
  • 足疗
  • 认识中药
  • 中药煎煮
  • 用药禁忌
  • 中药炮制
  • 中药方剂
  • 中医术语
  • 中医文化
  • 民族医学
  • 中医内科
  • 中医妇科
  • 中医外科
  • 肿瘤科
健康导航
疾病
医生
中医
男性
孕育
资讯
美容
减肥
医院
女性
老人
饮食
症状
检查
问答
体检
急救
护理
健康
温馨提示
进入夏季是中暑、热中风、肩周炎、水中毒、肠炎等疾病的高发季节,同时也是腹泻、消化不良的高发季节,广大网民要高度重视做好这些疾病的预防,网民如出现低血压、休克、心律失常、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发热及全身不适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Copyright © 2000-2017 jiankang4.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电话: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