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健康资讯
医生资讯
健康问答
医院查找
疾病百科
天气
网站导航
中药决明子可以治疗高血压
更新时间:2012-12-05 22:02:47

决明子性味甘、苦、咸,微寒,归肝、大肠经,具有清热明目、润肠通便之功效。其为明目佳药,常用于目赤、目暗等症。如用于头痛头晕等症,可与钩藤、夏枯草、菊花等药物为伍。此外,本品性凉润,又有清热润肠通便之效,用于内热肠燥、大便闭结等症,常与火麻仁、瓜蒌仁等同用。

决明子的功效与其炮制有一定关系,生用有苦寒甘润、润肠通便之效,治便秘;炒后缓其寒性,易于煎出和粉碎,有疏风清肝、明目之效果。煎服10~15克,用于通便不宜久煎,气虚便溏者不宜使用。其保存应放置通风干燥处。

决明子的化学成分比较复杂,经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其成分主要含有大黄酚、决明子素、决明甙等。此外还含有甾醇糖类、脂肪酸、蛋白质及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

决明子的药理作用主要表现在降血压、降血脂和通便等方面。动物实验表明,决明子的水浸液、醇水浸出液,对麻醉的猫、狗都有降低血压的作用,但对其心率和呼吸无显著影响;决明子散有降低血浆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作用;决明子的流浸膏泻下作用在给药3~5小时内达到高峰。此外,决明子还有增强免疫、抑菌、促进胃液分泌等作用。

降血脂 :

在中医经典古籍里并没有高脂血症这个病名,但对类似高脂血症的病因、病机、证候、治则却有很多描述。目前,中医药治疗高脂血症的研究进展很快,辨证分型很多,根据临床所见,大体可分为脾胃失调、痰湿壅盛、肝肾不足、虚阳上亢等类型。

对于脾胃失调、痰湿壅盛,表现为形体丰满、头晕胸闷、脘痞胀满、食少纳呆、肢体倦怠无力等症的病人,可试用下列方法:

降脂减肥茶

材料:干荷叶60克,生山楂、生苡仁各15克,花生叶15克,橘皮15克,茶叶30克。制作:上药共为细末,沸水冲泡代茶饮。

功能:具有醒脾化湿、降脂减肥的作用,适用于高脂血症和单纯性肥胖症。

三花橘皮茶

材料:玫瑰花、茉莉花、玳玳花、荷叶各60克,橘皮10克。

制作:上述诸药共为细末,开水冲服代茶饮。

功能:其健脾理气、利湿消脂之功较佳。

首乌茶

材料:制何首乌6克,桔梗10克,决明子15克,

制作 ;将何首乌切成薄片,与桔梗、决明子开水冲泡代茶饮,至味淡为止。

功能:对高脂血症表现为头晕目眩、口苦耳鸣、腰膝酸软、须发早白者有效。

降血压

高血压病病人常有晕眩、耳鸣、头胀痛、烦躁易怒、面色潮红、失眠多梦、口苦口干等症状,从中医的角度来讲,相当于肝阳上亢证。西医治疗主要是有针对性地采取降压措施,中医膳食治疗则宜食平肝潜阳、育阴熄风之类食物。可用下列方法:

菊楂决明饮

材料:杭菊花10克,生山楂15克,决明子15克,冰糖适量。

制作:三药同煮,去渣取汁,加入冰糖代茶饮。

功能:该饮同时具有降低血脂、清肝明目并有扩张冠状动脉的作用。

夏枯草猪肉煲

材料:夏枯草20克,决明子15克,瘦猪肉50克,酱油、糖、醋适量。

制作:将猪肉切成薄片,与夏枯草、决明子同入锅中,加水适量,用文火煲汤。将熟时加酱油、糖、醋等调料,作为中晚餐菜肴食用。

功能:本方营养丰富,清爽可口,为眩晕食疗佳品。

决明子粥

材料:炒决明子12克,白菊花9克,粳米50克,冰糖适量。

制作:先煎决明子及菊花,去渣取汁,后入粳米煮粥,粥成加冰糖,调匀,空腹食用。

通便

根据便秘的中医临床所见,分型比较多,应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采取具体的食疗方法。

决明子茄子煲

材料:决明子10克,茄子两个,食盐、酱油、食用油、味精适量。

制作:决明子加水适量,煎煮取汁备用,茄子加油炒,放入药汁及适量的佐料,炖熟,食之。功能:具有清热通便作用,适用于实热便秘,表现为大便干结、小便短赤、面赤身热,兼有

腹胀、腹痛、口干口臭等症状的病人。

实明黄糕

材料:枳实10克,决明子5克,大黄2克,玉米面400克,白糖适量。

制作:将枳实、决明子、大黄共研为末,入玉米面拌匀,再加白糖适量,以水合面,蒸糕。功能:具有顺气、清热、行滞的功效,适用于大便秘结、嗳气频作、胁肋胀满,兼见口干苔黄腻者。

黄芪苏麻粥

材料:黄芪30克,苏子20克,火麻仁20克,决明子10克,粳米250克。

制作:将上述四味药洗净煎煮,去渣取汁,后入粳米煮粥,粥成加冰糖,调匀后食用。

功能:益气润肠。适用于气秘,虽有便意,临厕乏力,难于排出,挣则汗出气短,便后疲乏尤甚,面色苍白等症状者。

此外,决明子还可以用在眼科的治疗,它的名称本身就表明了这一点。 “决”有开决、疏通的意思,决明就是冲破黑暗、重见光明之意。用决明子捣碎,每日清晨空腹用开水冲服,“百日见夜光”。它与枸杞子等药物配伍,可治疗多种眼疾。

  • 中医保健
  • 中医特色
  • 中医药常识
  • 中医诊疗
  • 药膳医疗
  • 中医美容
  • 中医减肥
  • 中医养生
  • 望闻问切
  • 推拿按摩
  • 针灸
  • 拔罐
  • 特色疗法
  • 气功
  • 刮痧
  • 足疗
  • 认识中药
  • 中药煎煮
  • 用药禁忌
  • 中药炮制
  • 中药方剂
  • 中医术语
  • 中医文化
  • 民族医学
  • 中医内科
  • 中医妇科
  • 中医外科
  • 肿瘤科
健康导航
疾病
医生
中医
男性
孕育
资讯
美容
减肥
医院
女性
老人
饮食
症状
检查
问答
体检
急救
护理
健康
温馨提示
进入夏季是中暑、热中风、肩周炎、水中毒、肠炎等疾病的高发季节,同时也是腹泻、消化不良的高发季节,广大网民要高度重视做好这些疾病的预防,网民如出现低血压、休克、心律失常、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发热及全身不适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Copyright © 2000-2017 jiankang4.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电话: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