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健康资讯
医生资讯
健康问答
医院查找
疾病百科
天气
网站导航
敷脐法
更新时间:2012-03-27 18:47:56

敷脐法是选用适当药物,制成一定的剂型(粉、糊、膏)填敷脐中,以治疗疾病的方法。

脐名神阙,自古只灸不针,到唐代逐渐发展为药灸并用,即用药灸来治病。晋、唐以后,随着穴位敷药疗法的诞生,在神阙穴贴敷药物以治病的方法即敷脐法,也开始出现,并迅速发展,如《万病回春》治“小儿泻不止,五倍子、陈醋稀熬成膏,贴脐上”。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百病主治药三卷、四卷中,对许多病证都记载了敷脐方药,如治水肿尿短,以针砂“同猪苓、地龙、葱涎贴脐”。其后,赵学敏的《串雅内编》对敷脐的方药有更多记载。至吴尚先所编纂的《理瀹骈文》载敷脐方剂数十首,冠其它经穴、要穴之首,涉及内、外、妇、儿等科病症”。他认为“中焦之病,以药切粗末,炒香,布包,敷脐上为第一捷法”,“对上下焦之病,也可用敷脐而上下相应”。目前,此法应用更加广泛,敷脐方法也由单一的敷脐法,发展为填脐、贴脐、填贴混合等多种方法,成为中医临床常用的外治法之一。

【操作方法】

根据具体病证及治疗需要,选择适当的药物,制成一定的剂型进行敷贴。目前敷脐方法主要有填脐法、贴脐法、填贴混合法等。填脐法又有填药末、填药糊、填药饼等。贴脐法有贴膏药、贴布膏等。凡溶于水和脂的药物成分,皆易于透皮吸收。临床实践也证明,药物制成糊状填敷,其疗效要优于粉末状。此外,用闭式敷料(如用胶布固封)可促进药物吸收。

【主治病症】

一、小儿疳积

1.肥儿膏(《中医外治法类编》) 茯苓、白术、黄花、炙甘草、制厚朴、槟榔、山楂、麦芽、神曲、陈皮、益智仁、木香、砂仁、山药、莪术、使君子、川楝肉、胡黄连、芜荑各15g。上药浸麻油内,1天后,用文火熬煎至药枯,去渣,加朱砂3g,黄丹收膏,取药膏贴肚脐上。功能健脾消积。主治小儿疳积。

2.栀子葱白膏(《穴敷疗法聚方镜》) 栀子、芒硝各9g,杏仁6g,葱白7节(1寸1节)。将前三味研末,用葱白捣烂如泥状,再搅白面陈醋调和成膏,贴脐部,7天后揭去。功能清热消积。主治小儿疳积。

3.艾叶糊(《中草药外治疗法》) 艾叶、酒、胡椒末各适量。将艾叶捣烂,加酒、胡椒调成糊状,敷于脐部。功能温中散寒消积。主治小儿疳积属虚寒者。

十二、小儿厌食

1.加味焦三仙糊(中医杂志1986;(2):31) 炒神曲、炒麦芽、焦山楂个各10g,炒莱菔子6g,炒鸡内金5g。加减:兼有乳食停滞者,加陈皮6g,酒大黄5g。脾湿困中者,加白扁豆lOg,苡仁10g。先天不足者,加人参3克(或党参6g),干姜.5g,炙甘草6g。脾胃虚弱者,加党参lOg,山药lOg,白术6g。恶心呕吐者,加半夏、藿香、枳壳各6g。大便稀溏者,加苍术lOg,诃子6g。将上述药物共研细末,加淀粉1~3克,用开水调成糊状。晚上睡前敷于患儿脐上,外用绷带固定,次晨取下。每日1次,5次为1疗程。如不愈,间隔l周,再进行第二疗程。功能健脾和胃,消食化滞。主治各种因素导致的小儿厌食。

2.槟榔散(河南中医1987;(3):22) 槟榔2份,良姜1份。将上药共研细末,装瓶备用。取适量药末填充脐中,以纱布(盖住肚脐为度)覆盖,用胶布固定。功能温中行气导滞。主治中焦虚寒食滞胃肠之厌食症。

三、遗尿

硫磺大葱糊(《中医外治法集要》) 硫磺30g,大葱120g。将硫磺研末,再和大葱共捣如泥,烘热,装纱布袋,敷脐,外用纱布包裹,或用胶布固定。每晚1次,连敷7~10天。功能温肾散寒。主治小儿肾气不足,下元虚冷之遗尿。

  • 中医保健
  • 中医特色
  • 中医药常识
  • 中医诊疗
  • 药膳医疗
  • 中医美容
  • 中医减肥
  • 中医养生
  • 望闻问切
  • 推拿按摩
  • 针灸
  • 拔罐
  • 特色疗法
  • 气功
  • 刮痧
  • 足疗
  • 认识中药
  • 中药煎煮
  • 用药禁忌
  • 中药炮制
  • 中药方剂
  • 中医术语
  • 中医文化
  • 民族医学
  • 中医内科
  • 中医妇科
  • 中医外科
  • 肿瘤科
健康导航
疾病
医生
中医
男性
孕育
资讯
美容
减肥
医院
女性
老人
饮食
症状
检查
问答
体检
急救
护理
健康
温馨提示
进入夏季是中暑、热中风、肩周炎、水中毒、肠炎等疾病的高发季节,同时也是腹泻、消化不良的高发季节,广大网民要高度重视做好这些疾病的预防,网民如出现低血压、休克、心律失常、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发热及全身不适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Copyright © 2000-2017 jiankang4.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电话: 邮箱: